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B超联合CT在眼球内异物诊断定位中的应用

http://www.cnophol.com 2009-9-30 9:49:40 中华眼科在线

    作者:胡赛静 蒋自培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ombining CT and B-type ultrasound in localization of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Methods  55 cases with 55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were detected and localized by CT and B-type ultrasound scan. 55 cases with 55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were detected and localized by B-type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CT. The observation were compared to the introoperative findings. Results  All 55 foreign bodies wre detected by CT and B-type ultrasound scan. The accuracy of B-type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CT  in localization was high. Conclusion  CT scan combined with B-type ultrasound is feasible and should be routinely carried out in diagnosis and localization of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Key words】  Intraocular foreign bodies  B-type ultrasound  CT  Localization        

    据统计在眼外伤中球内异物约占6%[1]。传统的X成像技术仅针对眼球内金属异物,并在定位有一定的欠缺。目前B超和CT的优势已被临床医师所认可,并广泛地应用到眼球内异物的诊断和定位中。作者总结自2004年2月至2008年3月眼科病房收治的55例球内异物患者,运用B超结合CT诊断的情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5例(55眼)患者,男45例,女10例;年龄18~56岁。左眼20例、右眼35例。视力从眼前手动~0.1。患者具有明显的外伤史,有球内异物特征的疑为球内异物患者。

    1.2  B超检查  采用Alokassd-900超声诊断仪,控头频率3.5MHz,患者仰卧体位,轻闭双目,涂耦合剂,嘱患者眼球上、下、左、右转动,探头在眼球各个径线接触,怀疑为眼前段异物的加用水囊。

    1.3  CT检查  采用美国Marconi 8000型多排CT机,患者仰卧体位,头稍后仰,双眼直视正上方,扫描基线为听眶下线(外耳孔到眼眶下缘连线),由眶下缘平扫至眶上缘,层厚层距2mm,窗宽300~400Hu,窗位30~50Hu,并根据异物的CT值进行调整。将轴位扫描的图像经冠状位重建或加冠状面扫描,即可得异物的冠状位定位。在CT轴位图像上两侧眼环、晶状体、视神经、肌锥等清晰显示,并用电子尺测量异物距角膜缘的垂直距离。在片上画出坐标,自坐标原点至异物做连线,量出异物至X和Y轴的垂直距离。

    1.4  手术方法  对于B超检查有强回声,CT检查确定为金属异物有磁性者,距眼球壁以电磁铁吸出术为首选方法,对于B超声提示为中低强度回声的非金属异物,和CT显影确定非磁性的金属异物者,根据异物位置行玻璃体切除+异物取出或晶体摘除。

    2  结果

    2.1  异物性质  55眼球内异物,经超声检查呈斑片状强中回声后方伴“彗尾征”或声影55例,CT显影诊断为异物53例(漏诊的2例为木刺)。后经手术证实55眼中38例为磁性金属异物、5例为非磁性金属异物(5例铜);12例为非金属异物中7例石粒、 3例玻璃、2例木刺。

    2.2  异物定位  球内玻璃体异物共39例, B超诊断39例,CT诊断39例;球壁异物共3例,B超诊断2例(漏诊的1例B超认为是晶体后异物),CT诊断4例(误诊的1例是视网膜前的异物);晶体异物共13例,B超诊断8例,CT诊断13例。根据CT的定位再结合B超,晶体异物均成功取出,玻璃体内磁性异物有3例用电磁铁吸出失败,其中2例改变巩膜切口位置吸出,1例采用磁棒接力吸出(是铁合金)。球壁异物,非磁性异物采用玻璃体切除术均能成功取出,术中发现异物位置与术前诊断基本符合。

    2.3  合并症  在55眼中合并玻璃体出血共18例,B超发现18例,准确率为100%,CT发现11例,准确率为61%。合并眼内炎5例,B超发现4例,CT发现1例。合并视网膜脱离共9例,B超发现7例,CT发现4例。27例合并眼球破裂伤,B超发现9例,CT发现20例。4例合并眶骨骨折,B超发现0例,CT发现4例。2例眼外肌损伤,B超发现0例,CT发现2例。

    3  讨论

    眼球内异物是常见的眼外伤疾病,异物的发现和定位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在建国初期因医疗设备的落后和紧缺,X线定位法应用最多,X线对于高密度异物的判定相当准确,但对密度低异物很难显影。而且X线不能显示眼球结构,对异物的定位是以标准眼球来推算。在临床应用上,X线需要在患者眼表缝制定位环来定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患儿不配合,眼球破裂者Ⅰ期不能缝合。故相对于X线,CT有明显的优势,它对球内异物的诊断价值已广泛被临床医师所接受(1)能根据CT值及有无放射状伪影推测异物的性质,并能准确定位,清晰地显示异物与眼的各组织的关系距离,其分辨率高、定位准,误差不超过1mm。(2)能同时显示眼的其他损害,如出血,眼眶骨折,眼外肌及视神经的损害。(3)操作简单无痛苦。虽然有文献报道磁共振对球内微小的非磁性异物和球内并发症的检出率高于CT,而且其无辐射可适用于孕妇[2]。但是金属异物却是其禁忌,有铁磁性的异物使用磁共振检查有可能损伤神经,而在中国据统计磁性异物占眼内异物的82%~90%[1],带心脏起搏器者也属禁忌,并且价格比CT高,故临床上不利于推广。目前超声显像在球内异物的诊断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无论是金属异物还是非金属异物,超声皆可显示其存在。超声具有测量系统,可根据时钟法对异物进行定位。并且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对于球内或球外异物的确定,B超显示较为清楚。同时,对于球壁异物,B超检查处于动态观测,故球壁异物可随球壁运动而转动,比较好诊断。但超声不能判断异物的性质。柳伟等[3]对60眼球内异物用X线和B超观察,发现X线对于金属异物的诊断及定位相当准确,并优于超声,而B超的优势则在于其可发现极微小不易被X光所发现的金属异物及大部分非金属异物。在本组35眼中用B超首先发现了眼球内异物,在结合CT确定了异物性质和准确的位置,了解其他存在的并发症,能指导及时了解病情,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减少手术创伤和副作用。在合并症的诊断方面,B超对玻璃体出血和眼内炎较CT敏感。本组2例眼外肌损伤B超均未发现,可能与临床医师在做B超检查时对眼外肌的关注力不够有关系。而眼球破裂,眶骨骨折方面,CT具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庞秀琴,王文伟,主编. 同仁眼外伤手术治疗学.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0.

    2 王秀玉,程敬亮,施光普,等. 眼内异物MRI临床应用研究.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10):678~681.

    3 柳伟, 洪斌. 超声及X线影像定位确定球内异物60眼临床分析.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 24(1):50~52.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B超,CT,眼球)的信息
      热门图文

    眼妆窍门改善浮肿金鱼

    秋日明眸护理点睛之术

    阻击生命中第一条皱纹

    几个拯救肉泡眼小窍门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近视眼治疗寻医问药
    全球医院网保健医生在线眼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