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彬
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 200336
目的:探讨后极部眼底病变共焦激光IR(infared ray,IR)、AF(autofluorescence,AF)影像特点。
方法:采用HRA-2共焦激光扫描系统,高分辨影像,视野30o,像素1536×1536,瞳孔直径≥6mm。IR模式激光波长830nm,AF模式及FA模式激光波长488nm,AF检测不注射荧光素。共计172例(240只眼),涉及RP、AMD、CSC、AION、Stargardt病、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裂孔、视盘黑色素瘤、黄斑缺损、视网膜巨动脉瘤、视锥细胞营养不良及脉络膜转移肿瘤等13种眼底疾病。
结果:IR影像可以清楚显示脉络膜前的病变范围,勾勒出水肿边界,对于黄斑区病变以及中周部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AF影像对以RPE为代表的色素上皮光感受器损害疾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超过FA的优越性。RP同阶段AF表现不同,尤其是活动进展期具有特征性。RPE色素脱失、萎缩、脱离以及播散性RPE病变(diffus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opathy,DRPE)等IR、AF影像具有特异性。
结论:IR、AF影像检查安全、简便,具有各自不同的影像特征,与FA联合应用,对于以黄斑区为主疾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临床实际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