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43.35 R776.4 R771.3
例1 男,59岁,因突发昏迷苏醒后发现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于1998年8月28日入院。入院前2个月患者突发昏迷,CT检查发现“左枕叶局部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内科保守治疗7天后清醒,发现右眼视力下降,到我院眼科门诊检查见右眼玻璃体内暗红色、灰白色团块状混浊,以“右眼玻璃体积血”收入院。入院检查:全身情况好,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手动/20 cm,左眼1.5。右眼眼前节正常,晶状体后囊点片状色素沉着,玻璃体严重混浊,眼底窥不见。左眼正常。眼压:双眼均为17.30 mmHg(1 mmHg=0.133 kPa)。B型超声检查显示“右眼玻璃体暗区团点状回声,后运动明显,未见视网膜脱离征象”。支持入院诊断。于1998年9月1日局麻下行右眼玻璃体切割术,术中见玻璃体内团块状陈旧积血,一灰白色条带连于视盘,黄斑前一薄纱状膜。剥膜,视盘颞上方见大片黄白色视网膜下渗出,约3~4 PD大小。术后1周出院,出院时视力:右眼0.1/0.3。
例2 男,24岁,因外伤昏迷苏醒后发现左眼视力下降4个月,于1998年8月26日入院。入院前5个月头部被钢板砸伤,当即昏迷,其他医院CT检查提示“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该医院脑外科手术治疗(具体不详),术后苏醒发现左眼视力下降,药物治疗视力无好转,遂来我院。患者右眼于3岁时外伤后失明,眼球萎缩。入院检查:全身情况好,肢体无感觉、运动障碍。眼部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数指/30 cm。左眼眼前节正常,玻璃体混浊,眼底窥不见,左眼眼压17.30 mmHg。B型超声检查见左眼玻璃体暗区团状回声,上方带状回声,提示“左眼玻璃体积血,可疑视网膜脱离”。于1998年8月27日行左眼巩膜外环扎、玻璃体切割、眼内激光光凝术。术中发现玻璃体内一灰白色膜状物与视盘相连,后极部视网膜有一环形皱褶,包绕视盘和黄斑,在环形皱褶表面亦有薄纱状视网膜前膜,无视网膜脱离。切除混浊玻璃体,激光光凝皱褶两侧的视网膜。术后恢复好,术后5天出院,出院时视力:数指/50 cm。
例3 女,38岁,因突发昏迷苏醒后发现右眼视力下降4个月,于1998年5月2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半年突发昏迷,伴呕吐、左下肢麻木,在我院神经内科两次腰穿检查为血性脑脊液,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内科治疗2周全身情况好转后,发现右眼视力下降,来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3,不能矫正,左眼1.5。双眼眼前节正常,右眼玻璃体膜状混浊,主要集中在颞侧,鼻侧视网膜及视盘清晰可见,膜状混浊条带一端与视盘相连,一端飘浮于玻璃体中。眼压:右眼14.57 mmHg,左眼20.55 mmHg。因患者有顾虑,未行手术治疗,出院。
讨论 在脑外伤、颅内血管瘤破裂等各种原因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硬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一部分人可并发眼内出血,包括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前出血[1]。出血突破玻璃体后界膜进入玻璃体腔时,即称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玻璃体积血综合征”,该病于1900年Terson首次报道,故又名“Terson综合征”。本文报道的3例Terson综合征患者眼科表现有以下特点:玻璃体积血靠近后极部最浓密,尤以视盘前方为甚,周边较稀疏,这可能与Terson综合征患者昏迷、长期卧床有关;常见灰白色膜样条带以视盘为基底,盲端飘浮于玻璃体中;可见后极部视网膜渗出物;可伴有视网膜前膜。有研究证实此膜由胶质细胞组成,也有人认为它的形成可能与玻璃体皮质自身分离有关[2]。
我们认为Terson综合征的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程、病情等诸因素,对出血多,视力差,病程长,吸收慢,增生明显,双眼患病或已并发视网膜脱离者应尽早手术,以期挽救视力。
参考文献
Kuhn F,Morris R,Witherspoon CD,et al.Terson syndrome:results of vitrectom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vitreous hem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Ophthalmology,1998,105:472-477.
王文吉,陈钦元.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并发玻璃体出血三例.中华眼科杂志,1996,32:391-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