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爱华
【关键词】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以其手术切口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广泛开展。我院自2002年12月~2003年12月已开展了121例,全部采用表面麻醉,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此121例中男53例,女68例;年龄35~88岁,平均65.7岁。包括老年性白内障97眼,外伤性白内障2眼,糖尿病性白内障15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7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光感~0.4,白内障晶状体核按色泽分级 [1] ,其中Ⅰ级核21眼,Ⅱ级核23眼,Ⅲ级核49眼,Ⅳ级核28眼。
1.2 手术方法 术前3天常规点抗生素眼液,术前30min肌注鲁米钠针100mg,滴用复方托品酰胺眼液散瞳,约5min1次,共3次,术前5min开始滴用倍诺喜眼液3~4滴行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后再滴3~4滴,不作眼球加压和直肌牵引缝线,于上方巩膜作隧道式切口,于2点位角膜缘内穿刺作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充分水分离后在囊袋内劈核并分块吸出,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或扩大切口后植入硬性人工晶体,清除前房内粘弹剂,对合切口,不作缝合,球结膜电凝对合,术毕于颞下方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针2万U及地塞米松针2.5mg,单眼包盖。
2 结果
麻醉效果分Ⅳ级:Ⅰ级,术中完全不感觉疼痛,患者手术配合良好;Ⅱ级,术中偶感轻微疼痛,但能忍受,未处理,手术能顺利进行;Ⅲ级,术中感觉疼痛,需加滴1~2次表面麻醉剂后,才能顺利完成手术;Ⅳ级,术中感觉疼痛明显,需加用球后或球周麻醉后方能完成手术。结果:Ⅰ级110眼(90.9%),Ⅱ级9眼(7.4%),因扩大切口时感到疼痛,Ⅲ级2眼(1.7%),因晶体核较硬,乳化时间较长引起,无Ⅳ级者。
3 讨论
在传统的大切口的白内障手术中,局部浸润麻醉为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但球后、球周麻醉存在诸多潜在危险,易损伤眼球、视神经等组织,导致球后出血、视力暂时丧失、眼局部组织肿胀等。另外,球后、球周麻醉均需加压软化眼球,可能导致眼心反射的发生。据高磊等 [2]报道,加压软化眼球导致眼心反射的发生率为16.7%,增加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手术风险。沈珂等[3] 报道,球周麻醉可能导致麻醉剂沿视神经扩散至颅内,从而发生呼吸停止。而使用表面麻醉避免了球后、球周麻醉的并发症,术中由于眼肌未麻醉,患者可根据术者的要求随时改变注视方向,以获得最佳手术视野。表面麻醉不仅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安全可靠、损伤小、恢复快,尤其适合批量手术,我院采用的0.4%倍诺喜眼液为日本参天公司生产,成分为0.4%盐酸奥布卡因,滴用10~20s后即可起效,麻醉持续时间为14min,而且不影响瞳孔直径、调节能力及眼压。据盛张兴 [4] 报道,表面麻醉剂需术前30min充分麻醉后,术前10min加强3次才能达到麻醉要求,而本组资料表明,除2例因晶体核太硬,致使手术时间延长,需加滴1~2次表面麻醉剂后才能顺利完成手术外,用0.4%盐酸奥布卡因眼液滴用2次,完全可产生良好的表麻效果,我们的经验是:(1)表面麻醉剂于术前5min开始滴用,用得过早无助于增强表麻效果,于开睑后再滴用一次,以使麻醉效果能持续到手术结束。(2)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情绪,争取患者配合手术,术中利用侧切口进入的辅助器械及超声乳化头帮助固定眼球,其他步骤操作有效利用显微有齿镊固定眼球。(3)术者要具有熟练的手术技巧,尽可能地 减少操作时间,使手术时间控制在20min以内。(4)因表面麻醉仅对球结膜、角膜及巩膜组织产生麻醉作用,而对富含感觉末梢神经的虹膜和睫状体并未麻醉,故术前应充分散瞳,使瞳孔直径不小于7mm,术中保持前房深度,人工晶体一定要植入囊袋内,以防操作时碰到虹膜或睫状体。(5)选好对象,眼球震颤、瞳孔粘连、儿童、精神高度紧张、智力低下或有精神病的患者,均不宜使用表面麻醉。
参考文献
1 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87-798.
2 高磊,陶志刚,王卿,等.老年性白内障术中的眼心反射.中华眼科杂志,1997,33:334-336.
3 沈珂,任德骧,严耀烯.眼球周麻醉致麻醉剂颅内扩散1例.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112-113.
4 盛张兴.表面麻醉下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67眼临床观察.浙江实用医学杂志,2003,10(8):306.
作者单位:750004浙江省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