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斌 徐国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350005
目的:比较降眼压药物治疗或小梁切除术治疗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h眼压波动差异。
方法:取自2006年4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47例(70眼),随机分成手术组24例(34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药物组23例(36眼)依据基础眼压的高低用药参照下述方案(1拉坦前列腺素;2拉坦前列腺素+噻吗心安;3拉坦前列腺素+噻吗心安+派立明;4拉坦前列腺素+噻吗心安+派立明+阿法根)。设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以两种方法治疗后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为眼压控制成功标准,将眼压控制成功的手术组、药物组病例与正常对照组的24h眼压波动进行比较,对3组的平均眼压、眼压峰值、眼压波动进行比较分析,药物组用药至少3个月以上,手术组术后至少3个月,手术组研究期间未使用降眼压药物。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行24h眼压测量,使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被检者全天留院,大致保留日常生活习惯,自清晨7∶30开始至第二天清晨7∶30,每2h测量1次,共12次,所有眼压测量均由同一人进行。
结果:1.药物组眼压控制成功率76.5%(26/34);手术组眼压控制成功率90.6%(29/32);两组眼压控制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8,P=0.123)。2.治疗前药物组与手术组患者的平均眼压、眼压峰值、眼压波动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t=0.659,P=0.512;t=0.274,P=0.785;t=1.373,P=0.174);治疗后药物组与手术组患者的平均眼压、眼压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两组的眼压波动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小梁切除手术治疗能获得更低的平均眼压、更稳定的24h眼压波动3.在眼压控制成功的药物组与手术组相比较,两组的平均眼压、眼压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眼压峰值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手术组眼压波动、眼压峰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结论:1.降眼压药物或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眼压控制成功率方面没有差异。2.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能获得较低的24h眼压波动。在控制平均眼压、眼压峰值及眼压波动方面要优于药物治疗。且波动幅度与眼压峰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