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君舒, 葛 坚, 钟兴武, 高前应, 黄 娟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060
【摘要】
【目的】 研究近视性光学离焦对幼恒河猴正视化过程的影响。
【方法】 将14只20~40天龄的健康幼恒河猴随机分为A (n=6)、B (n=8)两组,A组猴双眼均配戴+3.00 D镜片,造成近视性光学离焦;B组猴双眼均配戴0.00 D镜片,作为对照。戴镜前及戴镜后2、4、6、8和12周给所有动物进行屈光度测量、角膜地形图检查、A超测量玻璃体腔长度,以动态观察在两种不同干预条件下,幼猴眼球生长和屈光状态的变化情况。
【结果】 戴镜前后A、B两组猴右左眼玻璃体腔长度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观察期内,所有猴眼玻璃体腔长度均逐渐增加。戴镜12周后,近视性离焦猴双眼玻璃体腔长度的增加比对照组猴双眼玻璃体腔长度的增加要少(近视性离焦组0.41 mm(S=0.17);对照组0.70 mm(S=0.18), P=0.01。戴镜前后所有猴右左眼屈光度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观察期内,所有猴双眼均朝向远视度数减少的方向发展,戴镜12周后,近视性离焦猴双眼屈光度减少1.3 D(S=1.5),与对照组的2.3 D(S=1.3)似较慢,但 P=0.205。
【结论】近视性离焦可干预幼恒河猴的正视化过程,表现为玻璃体腔生长延缓,形成相对的远视状态,提示临床上婴幼儿屈光不正的矫治要慎重。
【关键词】 近视性光学离焦; 恒河猴; 正视化; 屈光不正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幼年动物包括人类的眼球屈光状态,与其眼轴的长度并不吻合,表现为一定度数的远视。在生长期内,外界的视觉刺激对眼球的发育开始发挥精确的调控作用,眼球壁会向着物像焦点的方向生长,直到眼轴长度与屈光状态达到匹配,外界的物体始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相对清晰的物像,这个过程被称为正视化过程[1]。在正视化过程当中,最重要的调节眼球生长的因素当数视网膜物像的离焦[2]。本课题组以往的研究已经表明形觉剥夺和远视性离焦可加快玻璃体腔的生长速度,导致近视的发生发展[3,4]。灵长类动物恒河猴与人类的视觉器官从形态结构到生理功能上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本研究首次采用配戴凸透镜为诱导方法,造成近视性光学离焦,旨在探讨近视性光学离焦对幼恒河猴正视化过程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仪器设备
年龄20~40 d的健康幼恒河猴14只(由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提供,经检疫合格为SPF级),性别不限。仪器设备同文献[4]。镜片材料为普通玻璃片,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验光配镜中心打磨。头盔由美国休斯顿大学Smith教授惠赠,镜片固定于头盔上。
1.2 幼猴戴镜方法
将动物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6只,双眼均配戴+3.00 D镜片,造成视网膜近视性光学离焦;B组8只,双眼均配戴0.00 D镜片,作为对照。所有动物均饲养于12 h光照/12 h黑暗的环境中,每日有专门人员检查头盔、镜片配戴情况及擦拭镜片,保证头盔配戴牢固、镜片的清洁及防止幼猴从镜片外偷看。观察项目见结果部分。
2 结 果
2.1 玻璃体腔长度的变化
戴镜前后A、B两组猴右左眼玻璃体腔长度相比较(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P=0.416),戴镜前右眼玻璃体腔长度9.04 mm(S=0.34),左眼玻璃体腔长度9.02 mm(S=0.35);戴镜后右眼玻璃体腔长度9.59 mm(S=0.41),左眼玻璃体腔长度9.63 mm(S=0.40), P=0.191。在观察期内,所有猴眼玻璃体腔长度均逐渐增加。戴镜12周后,以两组猴双眼玻璃体腔长度均值的增加量(戴镜12周后双眼玻璃体腔长度的均值-戴镜前双眼玻璃体腔长度的均值)为评价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近视性离焦猴双眼玻璃体腔长度增加比对照组的增加要少(P=0.01,表1)。
2.2 屈光状态的变化
屈光状态以等效球镜度数(D)表示。戴镜前,所有猴双眼均为远视状态,戴镜前后A、B两组猴右左眼屈光度相比较(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戴镜前右眼屈光度3.3 D(S=1.2),左眼屈光度3.1 D(S=1.2), P=0.250;戴镜后右眼屈光度1.4 D(S=1.5),左眼屈光度1.2 D(S=1.6), P=0.495。在观察期间,所有猴双眼均朝向远视度数减少的方向发展。戴镜12周后,以双眼屈光度数均值的减少量(戴镜前双眼屈光度的均值-戴镜12周后双眼屈光度的均值)为评价指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近视性离焦猴双眼远视度数的减少较对照组慢,但差异比较P=0.205(表1)。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