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病例分析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120例干眼症临床特征分析

http://www.cnophol.com 2009-12-22 16:34:36 中华眼科在线

  2.2  干眼症主要症状分布  干眼症患者主要症状干涩感、异物感、视疲劳与年龄没有关系。查x2界值表,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干涩感、异物感、视疲劳程度比较(略)

  2.3  干眼症眼部检查情况   BUT≤1Os者120例(100%),角膜染色(FL)阳性者57例(48%),其中角膜染色评分0~3分有32例,达到4~6分有19例,达到6~12分6例。不同年龄组泪流量分布情况如表2,结果表明泪流量与年龄存在关系,40岁以上泪流量异常人数增多。且表中Schirmer Ⅰtest≤10mm/5min患者显著多于≥10mm/5min患者,提示泪液缺乏性干眼多见。

  表2  不同年龄组泪流量(SchirmerⅠ test)情况(略)

  x2=18.69,P<0.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证型  120例干眼症患者根据以上眼部及全身症状和体征分为4种证型:① 肺阴不足;② 阴虚湿热;③气阴两虚;④肝肾亏虚。结果发现肺阴不足型49例(41%),气阴两虚型28例(23%),肝肾亏虚型26例(22%),阴虚湿热型17例(14%)。

  3  讨论

  3.1  干眼症常见症状分析  本资料显示眼干涩感是干眼症最常见的症状(88%),其次为异物感(84%)、视力疲劳(81%)等,且绝大部分有两种以上症状。临床上出现这些症状应考虑干眼症的可能。

  3.2  干眼症主要症状程度分析   主诉有干涩感的106例患者中,中度干涩及重度干涩患者占91人(86%),异物感101例中,有中度异物感及重度异物感患者占82人(81%),视力疲劳97例中,中度视疲劳及重度视疲劳患者占61人(63%),其余症状出现中、重度者比例较低。

  3.3  干眼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干眼症患者多数为女性,男女比例为1∶3.4,患病年龄多为中老年人,但20多岁年轻人也不乏干眼患者,提示近年来干眼症呈现年轻化趋势。女性干眼症患者较多可能与慢性雄激素缺乏所致睑板腺功能不良有关。干眼症患者40多岁中老年人多见,与年龄的增长所致泪腺和睑板腺功能减低有关,导致泪液分泌减少。

  3.4  干眼症与中医“白涩症”相似  其中肺阴不足型为最常见证型,其次为气阴两虚型。因此,临床上辨证论治干眼症时,应多采用滋阴润肺及养阴益气方药为主。另外,肝肾亏虚型也不少见,且多为中老年患者,由于肝血为养目之源,肾精为司明之本,中老年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常出现眼内干涩,异物感,目珠干燥乏泽,视物模糊,不欲睁眼,及全身伴有头昏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舌淡、少苔等表现,治宜滋补肝肾,养肝明目。

  【参考文献】

  [1] 惠延年.眼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

  [2] 邹留河,张丽云.角结膜干燥症的研究现状[J].眼科,2002,11(6):324331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干眼症,辨论论治,肺阴不足,气阴两虚)的信息
      热门图文

    按摩紧肤消肿去黑眼圈

    九个日常动作让黑眼圈

    小诀窍 让眼膜功效发挥

    打造国际化彩妆tips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近视眼治疗寻医问药全球医院网保健
    医生在线眼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平安健康网卫生法制网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