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果
2.1 视力
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25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在0.5及以上,其中IOL植入组14只眼(88%),无晶体眼12只眼(80%)。在视力低于0.5的7只眼中,3只眼为青光眼性视乳头凹陷,其中一眼严重者视力仅从光感提高到眼前指数,2只眼表现为玻璃体混浊,1只眼为下方视网膜脱离,1只眼为眼底出血。
2.2 并发症
2.2.1 术中并发症 32只眼中,12只眼发生术中虹膜面出血,其中3只眼出血量较大,影响手术,经用肾上腺素注入前房后,清除血块继续手术。6只眼因虹膜萎缩严重,瞳孔不能散大。2只眼在破囊时,悬韧带离断、玻璃体脱出而放弃IOL植入。
2.2.2 术后并发症 术后8只眼前房积血,其中3只眼有青光眼史。8只眼中2只眼曾有术中前房出血,经用肾上腺素后血止,但术后又出血。8只眼患者,经双眼包扎及止血药物应用后均能在1周内前房积血消退,其中2只眼因出血量较多,曾引起眼压增高,经用降压药物后,随着前房积血消退而眼压恢复正常。
6只眼术后出现严重的前葡萄膜炎,表现为前房内纤维素性渗出,以IOL植入者为多(IOL植入者4只眼,无晶体植入者2只眼),其中1只眼伴有青光眼。经用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结膜下注射后在2周内完全消退。14只眼有色素性KP存在,一直不退,无房水闪光。
8只眼术后眼压30 mmHg以上,其中2只眼出现于术后第3天,另6只眼均出现于术后1个月以后,经用噻吗心安眼药水滴眼,乙酰唑胺片口服后,眼压均能控制。
术后半年发生后囊膜混浊者5只眼,用YAG激光治疗后,视力重新恢复。
3 讨论
FHIC是由Ernest Fuchs在1906年首先描述的,它表现为慢性的前房和玻璃体炎症,弥漫性分布的轻度星状KP、全层虹膜萎缩、后囊下晶体混浊及虹膜新生血管。白内障的发生是由于后囊下代谢紊乱引起。
早期的白内障手术主要是囊内或囊外摘除术。1980年Mooney和O?conner首先报道了在FHIC患者中开展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后不断有这方面的报道。有关其疗效、并发症不一,因此人们对这种手术有着不同的看法。
3.1 术后视力
Gee等[2]观察15例FHIC白内障患者手术后(10例植入IOL,5例单纯ECCE),视力均在20/40及以上。
Jone[3]和Baarsma等[4]分别有73%和95%达到这一水平。国内谢立信等[5]报道FHIC患者ECCE联合IOL后74.4%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在0.5以上,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占90.5%,与老年性白内障IOL术后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本文的矫正视力IOL植入者88%达到这一水平,无晶体眼为80%。这些均说明FHIC患者白内障术后大多数患者都能取得较好的视力。
3.2 术后并发症
Amsler[6]认为术中出血是FHIC的一个特殊病症,与突然的眼压降低有关。其来源于前房角及虹膜前表面。本文32只眼中12只眼(37.5%)发生术中前房出血,术后前房积血8只眼(25%),Gee等[2]发现前房积血为13%,Baarsma[4]报道为9%,而Jone等[3]报道为50%。出血一般为少量,但大量出血也可出现。本文术中3只眼发生较大量出血,术后2只眼前房积血引起高眼压。出血的原因部分与手术中房角和虹膜面的异常血管损伤有关。通过血管造影术发现这些房角新生血管是由虹膜梗塞引起。这些血管的存在并不与眼内出血相一致[7]。O?neill等[8]发现18例术中出血患者,12例术前房角检查,仅有7例有前房角血管异常。另19例血管异常者术中未见有出血,但术后1例有前房积血。本文术中前房积血患者中仅有3例有血管异常,另2例血管异常者未见出血。Sherwood等[9]认为术中突然降低眼压及术后低眼压容易造成出血,故建议在进入前房后使用玻璃酸钠及术后有效的创口缝合,避免低眼压可减少前房出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