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吃药是医疗行为,也是消费行为,在市场经济的迷雾中,同样难免上当受骗。然而,医疗消费不同于普通消费,上当受骗不仅仅损失钱财,还会贻误治疗,甚至丧失生命。如今,医疗欺骗手段不断升级,缺乏医学科学知识、“病急乱投医”的百姓越来越难辨别其中的陷阱。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本报《寻医问药》版特别奉献一组医疗消费防欺骗文章,列举最容易上当的几种医疗行为,并请专家一一解读,希望您在寻医问药中不入歧途,少走弯路。——编者
近视眼也是病 要去正规医院看
◆受访专家:武汉市眼科学会主委、武汉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张明昌
◆采写:特约记者涂晓晨
文文从初一开始视力就明显下降,妈妈便在眼镜店给他配眼镜,同时还带着他奔波于各种各样的近视治疗机构进行治疗,只要广告上说哪种方法和仪器治疗效果好就用哪种。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文文近视度数不停增加,不停地换眼镜。新学期开始了,已上初三的文文说上课又看不清了,妈妈带他去眼镜店验光,已经800多度的近视了,较3个月前又增加了200多度。这一次妈妈带文文去了医院,一检查发现眼压很高,视野已很小。医生说文文是青光眼晚期,近视度数不停增加是眼压高所致,由于治疗不及时,失明的可能性很大。妈妈一听,伤心不已,深深自责,后悔不该轻信广告,耽误了孩子的病情。
专家观点:放松肌肉不等于治疗近视
目前,青少年视力不良发生率呈逐年增加、低龄的趋势。由于社会上对近视眼治疗的迫切需求,形形色色的近视眼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不胜枚举。其中主要有中医中药方法,如按摩、针灸、敷贴等,口服西药和外用滴眼液,使用各种治疗仪等。但迄今为止,此类疗法无严格的疗效观察,或根本无学术报道,或仅以裸眼远视力的改变作为疗效指标,对其疗效很难作出评价。
药物不管内服还是外用,可能起到放松眼部肌肉、促进眼部营养的作用,可使近视患者眼部肌肉紧张状况得到一定的好转。但迄今为止,世界上并无获得医学界确认的药物能够治愈近视,如果长期使用药物往往还会引起一些眼部或全身并发症。
近视治疗仪的使用,对舒缓眼疲劳可能有些帮助,也许患儿的视力有某些程度的提高,但这种视力的提高只是识别视力表的技巧能力提高罢了,而不是视网膜上的物像真的清晰了。长期使用后,不但不能提高视力,反而会让眼组织更疲劳。有的治疗仪宣称可以控制眼轴的增长,使已变长的眼轴还原,从而恢复眼睛的正常屈光度。事实上,眼轴的前后直径增长是一种不可逆的改变,目前尚无眼轴还原的办法。
专家支招:常见治疗手段有优劣
远视镜:被一些人推崇的远视镜,可以放松睫状肌,但对真性近视者,即便在短期内可缓解度数加深,但停止使用后极易反弹,不可能做到永不复发。正常情况下眼睛看远物时,睫状肌放松,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眼睛正是通过一紧一松的调节,保持着良好的功能状态。若长时间配戴远视镜,即长期望远,势必会像长时间看近一样,产生视疲劳,影响视力。另外,远视镜还可能造成外斜视。
三步配镜法:目前对青少年近视矫治的主要手段还是配戴合适的眼镜。很多眼镜店及医院验光配镜一般分三步:先查视力表,再电脑验光,最后插镜片决定眼镜度数。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对中小学生和复杂情况则易产生较大误差。不专业的验光必然导致不专业的配镜,会造成头晕、恶心,易出现视疲劳等,进而影响视力。真正规范的医学验光应包括检查双眼视功能、主导眼、眼位、调节力、散光及双眼调节平衡等方面。
渐进镜:现在盛行的学生渐进镜,在防治近视发展方面的效果还处在研究阶段,更为重要的是验配此类眼镜需要专业的屈光检查。如果做不到全面检查,验配出的渐进镜反而会加重孩子眼睛的负担,进一步损害其视功能。渐进镜对外隐斜者不适用。
角膜塑形镜:目前已经被眼科临床确认的、控制近视效果相对较好的是现代角膜塑形镜。近来与角膜塑形镜有关的广告非常多,一些是医院的广告,也有非医疗机构的广告,一味夸大治疗效果,声称可以永不戴镜。实际情况是,角膜塑形镜只是一种物理疗法,暂时性地改变角膜弧度,降低或消除近视度数。一旦停戴,视力就会明显下降,基本恢复到配镜之前的状态。验配角膜塑形镜是一种严格的医疗行为,因其直接与眼角膜表面接触,易发生角膜感染,故只有具备行医资格的验光师经过详细的角膜地形图检查、准确的验光及谨慎的斟酌,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处方,绝不是谁都可以操作的。
近视眼的治疗目前仍是医学界一大难题,至今尚无一种方法对真性近视有确切的治疗作用。近视眼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及正规眼镜店接受专业人士的治疗,切不可过分迷信宣传和广告。
治疗儿童癫痫 不能相信根治说
◆受访专家: 中国抗癫痫协会副会长、北大医院儿科主任秦炯
◆采写:本报实习记者朱永基
现在医疗广告特别是治疗癫痫病的广告很多,鱼龙混杂。如何从这些海量信息中辨别真假?患者在寻医问药的过程中如何获取有价值、正确的信息?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