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3·23’伤医事件正是一个国家加大对‘医闹’行为惩治力度的契机。”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科副主任王晓军认为,不走正常的法律程序、到医院打砸抢烧的行为,不能定性为医患纠纷,而是‘医闹’,是刑事犯罪。也只有政府彻底改变当前不遵法守法反而能得到赔偿的乱象,才能还医生和患者一个安静的医疗环境。
(本报记者 孔令敏)
医学不能救治良知
随着世风日下,加之金钱万能论及社会腐败邪气的错误指引,人们道德观失去了主流方向的引导,大有将唯一残存的良知剥蚀殆尽之趋势,于是乎医疗环境日趋恶化,为医者,言行举止,举手投足,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惶惶不可终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闹也便成了社会道德滑坡、人际矛盾激化的产物。人与人之间诚信缺失,处处充满不信任,各行各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唯利是图成了当前普遍的写照。
希望社会公众和媒体能够对医患矛盾和冲突进行正确地评论和引导,相信所有医者都想尽力挽救每一个病人,可是医学不是万能的。医学有时候能治病,但很多时候不能救命,当人们的良知病入膏肓时,最先进的医学技术也是那么苍白无力。
(摘编自3月28日《中国科学报》)
不奢望有那么多“南丁格尔”
多数医护人员是负责任的,患者是通情达理的,医患关系紧张主要是一些极端事件造成的,像钱一时未到就见死不救的事件,只要发生一起,就会长久地在公众中留下阴影。可以说,100个医护人员競競业业地工作所形成的好影响,不及一个无良医护人员所造成的坏影响那样大。因此,要避免医患关系受伤,就应该坚决将那些无良医护人员清除出去,努力避免恶性医疗事故的发生。
要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像南丁格尔那样有难度,对多数医护人员不妨降格以求:你不能像南丁格尔那样,你至少要将工作做好,不要让患者吃不该吃的药,不要给患者做不该做的手术,不要向患者索取红包。这是医生的底线。
(摘编自3月29日《 中国青年报》)
记者手记
医生之痛源自体制之殇
和北京同仁医院、上海新华医院以及福建南坪、江西南昌等地的恶性伤害医生事件不同,哈尔滨“3·23”惨案不涉及医疗纠纷,更不是医疗事故,警方说是一起“激情杀人”案件。这种没有医疗过错也要刺杀医生的暴行令人震惊。在哈尔滨,医务人员震惊之余更是杯弓蛇影,面对患者人人自危。
更让人痛心的是,事件发生后的一项网络调查中,超过半数参与调查的网民竟然对此事表示“高兴”。“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这原本是唐代文人李华祭奠阵亡将士们的天问。数千年之后,我们祭奠王浩,内心深处竟然面临着同样的困惑。
在“3·23”事件发生地采访的这些天里,记者广泛采访医务界,再次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知识分子群体的可敬之处。尽管形势如此严峻,他们依然对未来抱有信心。而且大部分医生都在反躬自省,希望通过加强行业自律、人文修养、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来获得患者的理解。
医生中固然也有不肖者,甚至不乏道德败坏的医生,这些人通过收取红包、回扣败坏了整个行业的风气,但这毕竟是少数。事实上,医生是体制的替罪羊,这应该是问题的根源。因此,要让医生不在恐惧中救死扶伤,只有坚定不移地推动医改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呼吁政府真正重视民生,增加医疗卫生投入,扭转公立医院的趋利行为,切实提高老百姓的医疗保障水平,这是医患关系回归和谐的根本。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