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离开这家医院》、《“为民医生”胡卫民为何举报医院问题》、《胡卫民“为民医生”的苦恼》……2004年到2006年,光明日报记者曾经跟踪报道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医生胡卫民,展示了一个“为民医生”勇敢对抗医疗腐败的风采。时光流逝,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带来了医疗卫生的春天,胡卫民也在原来的医院继续为民服务。护士何遥的感人事迹深深触动了胡卫民的心,他给光明日报报编辑部写来一封长信,呼吁:齐心协力,构筑和谐的医患关系。光明日报特将此信摘编如下:
何遥事件是个极好的范本
我每天关注光明日报有关“最美护士”何遥的系列报道,内心充满激动与感动。何遥被打了,受伤了,倒下了,读到这里,我的心一下子悬起来。在病人跳楼的一瞬间,何遥站了起来,没有选择反击,而是用尽全力紧紧抓住患者的衣服。一只手伸出来,一个鲜活的生命得救了。何遥,好样的!
何遥的行为展示了我们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高风亮节。她受了伤,却为所有的医务人员争了光。何遥让全国人民看到了白衣天使的医德光芒。
面对大家的赞扬与慰问,何遥一再表示:“我只是做了一个医护人员应该做的事情,那种时候,谁都会扑上去的。”的确,医务人员是人民的健康卫士,承担着救死扶伤和护卫健康的重任。在突发性事件、自然灾害的紧要关头,在抢救生命的关键时刻,医务人员总能像一个个英勇的战士冲锋在前,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始终奋战在与病魔作斗争的第一线,用热血和忠诚捍卫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的尊严,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为何遥,我为我们这个群体所有的兄弟姐妹感到骄傲和自豪。
何遥在自己的生命尊严遭受威胁与打击之时,仍坚持以病人的生命安全为第一。从后续报道看,何遥与患者家属围绕给她补偿的钱,互相推让,让人感动。何遥事件没有演变成一个医疗纠纷,反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为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本。
医生成了替罪羊
何遥以德报怨、病人至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这样的突发事件也给我带来思考。假若患者因跳楼致残或死亡,家属会不会来医院兴师问罪,索赔大闹呢?如果是,何遥得到的恐怕就不是鲜花和掌声了。医者与患者本是性命相托、相互信任的关系。但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于国家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投入少,有些医院便通过“以药养医”的方式来运营。在这个体制下,医生开药、开单考虑的往往是医院的集体利益和个人收入,而不是患者的利益,这便导致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患者,接触到的只有医生,不知道一整套医疗制度的内在核心及各个方面,认为医生就是始作俑者,便把所有的积怨、愤懑、仇恨集中向医护人员发泄。于是,医生成了医疗体制弊端的替罪羊。其实,医疗制度的不合理才是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医者与患者缺乏换位思考。患者生理上的疾病,必然引起心理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如果遇到医务人员态度不好、语言尖刻,很可能激发患者的负面情绪。这样,医务人员就在无意间成了关系紧张的导火线。
大家也应该站在医生的角度想想。他们整日整夜地超负荷运转,和国际上每百人一名医生的比例相比,我国是每千人一名医生。医生实在太忙太累,往往透支健康,很容易晕倒在岗位上或者发生英年早逝的悲剧。
一旦发生医患纠纷,个别媒体为寻求轰动效应,夸大效果,甚至丑化医院和医务人员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医务人员的二次伤害啊。
三管齐下力促和谐
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有利于患者的痊愈,还有利于医者工作的开展。我认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三管齐下:
一是整治医疗机构正常秩序,严厉打击非法医闹现象。《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的有力措施,为铲除性质恶劣的医闹、还医院神圣与安宁提供了制度保障。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举双手赞成。
二是建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完善医德医风制约机制。如果医生以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来服务广大患者,那么,医患关系就会得到不断改善。我们应该向何遥学习,将对专业的热爱内化为一种信念,在浮躁的社会中做到“医者仁心,大爱无垠”,在关键的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舍身取义。同时,我们更要进行体制内部的反思,拿出改革的勇气和魄力,从源头上解决医患纠纷的发生。
三是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医患双方相互信任,保障医患双方利益的有效手段。
世界医学之父在《希波克拉底誓言》中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分别是语言、药物、手术刀。所以,我理解的好医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较强的沟通能力、价廉有效的药物、精益求精的技术水平。我想,这也是融洽医患关系的“三大法宝”。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动医疗体制改革才是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之道。在此,我呼吁我们的政府进一步重视民生,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全面扭转公立医院的趋利行为,切实提高老百姓的医疗保障水平。同时,加大对何遥这样先锋模范人物的宣传力度,建议卫生部设定“医师节”,让全社会形成重医、惜医、敬医、爱医的好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