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健康传播模型正在由一阶模型向二阶模型转化。在这样的态势中医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心脑血管健康传播沙龙暨2012年度《心脑血管周刊》编委会年会上,医生在探索心血管领域患者教育和健康传播道路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进行了热议。
本次沙龙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霍勇教授表示,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下降中有约3/4的功劳是在社会层面,医院的贡献大概只占1/4。这表明仅靠医生治病不行,一定要从防病开始,从患者教育、健康传播入手,开出健康教育处方。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副总干事、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玉杰教授指出,我国心脑血管急重症发病数量激增,每年约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而为了实现上游防控的目标,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通过积极开展健康科普教育,给心血管急重症患者提供《心脑血管周刊》等专业健康读物等,纠正患者在健康理念上的误区,让患者脑健康、心健康、血管健康,切实履行协会的社会责任。
与会著名医学人文学者王一方教授指出,健康传播的一阶模型就是把老百姓看成一张白纸,对健康知识全然不知,哪怕提供一点点知识都会起到不小的作用。二阶模型则是老百姓已具备一定知识,但存在知晓越多、误解越深这样一种二律背反的现象。在两种模型并存的当下,医生如何履行正确的告知义务,怎样实现有效的健康传播,扮演怎样的角色等,都是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周玉杰强调,未来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将在中央各部委、各省市老干局设立“健康大学·心脑血管病强化教育”授课点。依托各地的患者基本信息数据库,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特殊人群和高端人群,开展一系列落地的、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设立100个“健康大学·心脑血管病强化教育”授课点。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还研发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5课时心脑血管健康教育模式”,把最直接的实用本领教给患者,从而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