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玮端,虞玲,陈章娣,罗小菊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 探讨0.025%碘伏消毒液在白内障内眼手术术前结膜囊冲洗预防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月在我院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共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50 例, 观察组用0.025%碘伏溶液洗眼,而对照组用0.32%妥布溶液洗眼,两组洗眼后用生理盐水100毫升冲洗干净,2分钟后行结膜囊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并观察细菌培养阳性率和眼内炎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9例,实验组细菌培养阳性2例,两组细菌培养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X2=4.58,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细菌性眼内炎 2例(1眼),实验组术后1例发生眼内炎, 两组眼内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X2=0.00,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0.025%碘伏洗眼可以有效预防术后眼内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0.025%碘伏,术前结膜囊冲洗,感染性眼内炎
感染性眼内炎是内眼手术后最严重且发展迅速的并发症之一,威胁到眼球的保存。在围手术期处理阶段,如何彻底清洁结膜囊,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是眼科术前准备的难题之一。结膜囊冲洗是预防和减少感染性眼内炎的重要措施,其意义是用有效溶液冲洗并杀灭结膜囊内病原微生物达到有效的预防术后感染的目的。目前国内医院常用的两种眼科术前结膜囊冲洗液分别为0.32%妥布霉素溶液及 0.025%碘伏溶液。碘伏是高效广谱消毒剂,具有使用浓度低、发挥作用快、低毒、刺激性小和无腐蚀性等特点。为了探讨两种不同冲洗液结膜囊冲洗后的消毒效果的差异及毒副作用,本文收集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冲洗患者进行对照实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共计300例,年龄55-65岁,其中男138例,女162例,排除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全身疾病以及合并眼部感染性者如角膜炎及泪囊炎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术前采用0.025%碘伏冲洗结膜囊,一组为对照组,术前采用0.32%妥布霉素溶液冲洗结膜囊。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1.2 消毒液配制与消毒方法
1.2.1 配制方法 0.32%妥布霉素溶液的配制:500ml生理盐水加160mg妥布霉素注射液;0.025%碘伏消毒液的配制由我院药房配制,配制过程中均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经两次细菌培养合格后使用。
1.2.2 结膜囊冲洗消毒方法 各组均为手术当日病房及手术室内各冲洗结膜囊一次;每组洗眼具体操作步骤为:
1.2.2.1 如患者涂有眼膏或有分泌物,应先用棉签拭净再行冲洗;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头略后仰并向患侧倾斜,治疗巾围于颌下,嘱其持授水器紧贴面颊部;
1.2.2.2 操作者右手持洗眼壶,先冲洗眼睑及周围皮肤,然后用无菌棉枝轻轻分开上下眼睑,壶嘴距眼约2-3cm,以防污染或碰伤眼部,由内向外眦部冲洗,同时嘱病人转动眼球,使结膜囊各个部分充分冲洗。
1.2.2.3 洗眼完毕,用消毒棉球擦干眼睑及周围皮肤,将授水器取下。每次洗眼顺序均为:对照组:生理盐水→0.32%妥布溶液→生理盐水;实验组:生理盐水 →0.025%碘伏溶液→生理盐水,对所有患者均在洗眼前和洗眼后采用无菌操作方式以拭子沾取眼结膜取样行细菌学检测。术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部情况,评价眼部炎症反应情况,眼内炎的诊断依据前房炎症及是否有前房积脓及玻璃体炎症情况,以及玻璃体细菌培养结果判断。术后检查均由有经验的眼科医生完成。
1.3 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5.0 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消毒效果 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9例,实验组细菌培养阳性2例,两组细菌培养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X2 =4.58,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细菌性眼内炎2例(1眼),实验组术后1例发生眼内炎, 两组眼内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异(X2 =0.00,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患者洗眼后出现流泪、异物感、结膜充血等不适表现10例,无角膜水肿上皮脱落及过敏反应发生,实验组患者出现上述表现3例,无角膜水肿上皮脱落及过敏反应发生,(X2 =3.89,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细菌培养及眼内炎结果见表1。
表1 0.025%碘伏消毒液对眼科手术术前结膜囊效果观察(例)
(细菌培养结果X2 =4.58,P<0.05;眼内炎结果X2 =0.00,P>0.05)
3 讨论
感染性眼内炎是内眼手术后最严重且发展迅速的并发症之一,如何控制术后眼内感染是眼科术前准备与处理的重要课题。术前结膜囊冲洗作为控制手段之一在术前处理中为广大眼科医生重视。
碘伏(Iodophor)是碘与表面活性剂(载体)及增溶剂形成的不定型的络和物,其实质上是一种含碘表面活性剂[1]。市场上碘伏品种很多,较常用的是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它的载体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碘,化学性质稳定,临床应用广泛。碘伏是高效广谱消毒剂,具有使用浓度低、发挥作用快、低毒、刺激性小和无腐蚀性等特点[2]。PVP-I 应用于眼科术前结膜消毒,可使细菌菌落数下降95%,细菌种类减少50%,用含有0.3%有效碘PVP-I等渗缓冲液滴眼,每日3-12次,治疗流行性结膜炎,多数患者用后数小时自觉症状好转,50%病人用药后细菌检测阴性,病程缩短[3];据报道,用碘伏消毒液(有效碘含量为0.5%)对双眼无异常的家兔行急性眼刺激实验,其对家兔眼睛的刺激指数为0,属无刺激性[4];张安美等通过实验探讨碘伏消毒液用于眼部消毒对角膜,上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来探索碘伏消毒剂应用于眼内冲洗的安全有效浓度和作用时间,研究发现应用250 mg/L的碘伏作用于角膜不仅能保证消毒效果,还能对角膜上皮细胞无损伤[5]。
本文观察发现,应用0.32%妥布霉素溶液术前冲洗结膜囊,术后细菌培养结果显示 9例阳性,其中2例发展为细菌性眼内炎,而实验组术后2例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1例发展为眼内炎,二者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予文献报道一致,两组术后眼内炎发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考虑为样本例数少,不足以反应眼内炎的发病率。两组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流泪、异物感、眼干涩等眼刺激不适、结膜充血等不良反应,无角膜水肿、角膜上皮剥脱及过敏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应用0.025%碘伏消毒液冲洗结膜囊对眼表刺激性小,患者耐受程度高。但二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二者均适合临床的实际应用。结合本文实验结果,我们认为0.025%碘伏消毒液术前冲洗结膜囊能够明显降低结膜囊细菌检出率,患者不适反应轻微,较适合临床推广。由于手术前结膜囊清洁点眼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及手术技术提高,手术时间缩短,术中严格消毒等综合措施的采用,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对于应用0.025%碘伏消毒液术前冲洗结膜囊是否能够更好的预防眼内感染的发生,仍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病例对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华明,易宾主编.现代医院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12
[2] 薛广波. 现代医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 418-429
[3] 张杰,李立,孟光等.碘伏消毒液毒理学试验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5:19(10):4-8
[4] 张安美,张海燕,李锋杰.碘伏对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5;27(6):418-420
[5] 王丹晨,李爱华.碘伏液致角膜伤的防治措施[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5;26(5):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