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规划提出要扭转公立医院逐利行为,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
对于为医疗负担过重感到担忧的普通民众而言,这份“十二五”医改规划无疑传递了一个令人期待的积极信息:彰显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改革措施将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得到实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望得到缓解。然而,笔者细读完这则新闻后,却未能找到任何关于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的措施,这不免令人感到失望。在笔者看来,医务人员的待遇问题不解决,公立医院改革措施很可能会在执行过程中面临过大的阻力而大打折扣。
因为,国内公立医疗机构职工的待遇差得令人寒心。尽管,各地医务人员的薪资水平因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而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大致是相同的:那些工作在一线的医生、护士们的工资水平普遍低得令人难以启齿。不少在医学院校苦读了8年、10年,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的医生,基本工资也不过千元出头。
由于长期以来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公立医院都要靠医疗创收给职工发工资。在“以药补医”被当作基本医疗制度的时代,给医务人员定很低的基本工资,医生要想获得更多的收入就只能通过向患者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开更多的药品。在某种意义上,这种不正常的医疗制度竟然起到了“多劳多得”的激励作用,成为公立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然而,当普通民众深受过度医疗的损害,诟病公立医院不姓“公”、医疗行业医德滑坡、医风败坏、各种潜规则盛行之时,公立医院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显然,破除“以药补医”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及时纠正医务人员的低工资待遇则是破除这种畸形医疗体制的必要前提。因为在这种人为压低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不合理的工资制度下,要杜绝药品回扣、收红包、过度医疗等不良现象,仅凭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加成并不现实。毕竟,只要医生手中依然有处方权,患者还要用药,药企给医生医疗回扣的动力就会一直存在。只有当医生的正当收入足够体面,违规行为受到的相应处罚足够严厉,他们才会像那些发达国家的同行一样,好好珍惜自己的职业,不屑于通过药品回扣、过度医疗等违规的途径增加收入。
那么,如何才能纠正人为压低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制度,给公立医院医务人员一份合理的工资呢?笔者以为,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直接提高医务人员的岗位工资。另一方面,还要解开医生对医院深重的人身依附,增强医生在薪酬方面的议价能力。这就要尽快落实给予各种社会资本、外资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的相关政策,推行和完善医生多点执业制度,维护个体门诊医生的合法权益……唯有双管齐下,国内几百万医务人员才能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坚定支持者,新医改各项措施才能得到顺利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