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有多位市民反映,广州番禺区的何贤纪念医院,医生为患者开药时会分别开出两张不同的处方,其中一张处方可在医院内的药房拿药,而另一张印有“何医药房”的处方单则需要到医院门外另一家药店拿药。这让不少患者怀疑,医院指定药店买药,存有猫腻。昨日院方回应称,在处方单上印药店名,只为引导患者前往,并非强制。(6月4日《新快报》)
面对患者的质疑,在处方单上印药店名的医院,则表现得相当无辜。按照院方的回应,之所以在处方单上印药店名,只是引导患者前往,并非强制。既然引导并非强制消费,对于处方单上印药店名,要说也没必要去过度揣测。某种程度上,相比医院开的处方,更多缺省默认就在医院自己的药房取药,印上院外药房的处方单,在践行医药分家这事儿上,倒是要算难能可贵的先行者。
不过,假如认为处方上印药店名,真是医院将药品生意拱手相让,也的确高估了院方的境界。君不见,医院名为何贤纪念医院,而处方单上的药店则是“何医药房”,尽管何医药房的负责人称“药店属于自负盈亏,与医院经营无关,两者没有从属关系”,但无意间却透露了“何医药房由何贤纪念医院投资创办,旨在为医院药房种类作出补充”。
不难设想,由医院创办的药房,即便管理上没有从属关系,利益关系恐怕仍然无从割断。作为投资者的医院,想必不会完全是不求回报的天使,而必然会参与药房收益的分红,既然如此,医院在处方单上印上自己投资的药店名,显然不全是引导患者买药,骨子里仍然是出于自身利益,向合作商家导入客流罢了。表面上看似药店从医院中分离,实则却仍然是利益格局上的“一家人”。而当医院成为药店投资者,医院方面向药店的利益输入,是否仅止于处方上的“广告植入”,倒是更令人担忧。
基于此,处方上印药店名,假如是光明正大的“广告植入”,倒也无妨。相比处方上的药店广告,医院与药店之间不为人知的利益勾连,以及不可告人的利益输送关系,其实要远比“处方上的广告”更需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