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医源性因素
由于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或用药的不恰当,造成病变的加重,如长期、频繁滴用抗病毒药和皮质激素,干扰了细胞免疫功能,造成角膜炎症的加剧。
三、临床表现
原发感染:常见于6个月至5岁婴幼儿,60%5岁以内小孩感染过HSV-I,80%-90%无症状,少数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眼部表现:急性滤泡性结膜炎,膜性结膜炎,眼睑皮肤疱疹,2/3出现点状或树枝状角膜炎,少数发生角膜基质炎和葡萄膜炎。
复发感染: 症状:眼红、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既往发作史 ,体征:眼睑皮肤簇集的以红斑为基底的小水泡,逐渐进展结痂,结膜充血、耳前淋巴结肿大;
眼部表现:角膜上皮粗点状混浊;上皮层形态如树枝状及末端棒状终末球荧光素染色;地图状浅层角膜缺损;角膜边缘树枝状改变及新生血管;浅层角膜溃疡;盘状基质水肿;角膜弥漫性水肿;线状KP、局限性KP、散在于整个角膜的KP;前房浓密的炎症细胞和积脓。
四、诊断分类(1999年Holland 根据解剖和病理生理过程分类)
1.感染性角膜上皮炎:角膜小泡 ,树枝状角膜炎 ,地图状角膜炎 ,边缘性角膜炎
2.神经营养性角膜溃疡:点状上皮糜烂,神经营养性溃疡,与长期应用药物有关,特别是抗病毒药物。
3.基质型角膜炎 :免疫性基质角膜炎 ,坏死性角膜基质炎
4.角膜内皮炎 :中央型(盘状角膜内皮炎),弥漫型 ,周边型(线状角膜内皮炎)
5.单纯疱疹病毒性葡萄膜炎 :角膜基质病变并导致前房炎症反应
6.混合型:同时存在上述五种类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
五、各型特点及治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