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寻找安全、简单、高效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43例50眼。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羊膜,另一组未用羊膜。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2年,获得随访42例49眼;术中应用羊膜治疗慢性泪囊炎26例32眼,治愈率100%;术中未应用羊膜者17例18眼,治愈率89%。结论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是理想方式,术中应用羊膜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鼻、眼由于其解剖的相关性,在外伤、炎症、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方面,紧密联系,形成了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鼻眼相关外科学[1]。在系统掌握鼻眼相关手术解剖的基础上,利用内镜探索经鼻进路完成鼻眼区域的部分手术[2,3],使得一些眼科手术向微创、简单、并发症少且外型美观的方向发展。笔者从2003年起,开展了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并不断改进以往术式,充分利用羊膜的特点,术中加以辅助治疗,旨在通过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3例50眼,年龄11~55岁,平均38.7岁;男15例15眼;女28例35眼。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为12年。伴随鼻腔病变,其中鼻中隔偏曲7例9眼,中鼻甲肥大4例6眼。术前均行泪道冲洗和泪道造影检查,根据泛影葡胺充盈情况了解泪囊大小,选择合适的病例,保证疗效。将所有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术中应用羊膜组26例32眼,术中未用羊膜组17例18眼。
1.2 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德国Storz公司生产的鼻内镜(0°视角)下进行。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高30°,常规消毒铺巾,结膜囊以倍诺喜表麻,1%地卡因加0.1%肾上腺素棉片收缩及麻醉鼻腔黏膜,更换两次后在黏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2 ml,在0°硬性鼻内镜引导下,于中鼻甲附着处前端,钩突为后界的鼻黏膜处用镰刀切除鼻腔外侧壁黏膜,范围10 mm×15 mm,暴露骨性鼻腔外侧壁,此时可见一竖形不规则骨缝,以小骨凿在骨缝前上下及前方做“〗”形凿开,前至前泪嵴,后到钩突前缘,再以咬骨钳咬除部分泪骨,呈现直径为10 mm×10 mm骨窗。但勿误入筛窦。经下泪小点插入探针至泪囊并顶起泪囊。在探针的指引下垂直切开泪囊内侧壁,再以镰状刀沿切口上下将泪囊内侧壁切开一个呈“U”形切口,向鼻腔内翻转。鼻腔泪囊造口后,泪囊探针可自下泪点进入而经泪囊到鼻腔,畅通无阻。防止骨孔闭锁的措施是将泪囊和鼻腔黏膜加以整复,经以下两种方式处理:(1)17例18眼将向后翻起的泪囊壁与鼻腔黏膜用1~2个银夹固定在一起;(2)26例32眼将羊膜预先平铺于泪囊与鼻腔黏膜交合处,然后再用银夹固定。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