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眼球钝挫伤性前房出血治疗护理心得

http://www.cnophol.com 2008-7-18 14:49:14 中华眼科在线

  眼球钝挫伤是煤矿常见病,易引起前房出血,前房为一充满房水的空间,无色透明,为屈光间质的组成部分,如果虹膜睫状体的血管破裂,则血液流入房水中而形成混浊,房水弥漫性变红或出现血液平面,即称为前房出血或前房积血,眼球钝挫伤性前房出血为眼科常见病,严重危害的视力,我科在1999~2004年对60例眼球钝性前房出血患者的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2004年我科治疗眼球钝挫伤前房出血60例,单眼42例,双眼18例,眼球钝挫伤原因为高压油管、石块、碰伤、拳头等。年龄15~54岁,平均年龄33岁,35岁以下38例,54岁以下22例,男43例,女17例,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占 数。

    1.2 治疗方法 包扎双眼、卧位休息,是最基本的处置方法,常规应用止血药物如止血敏500mg肌注,50%葡萄糖液40ml与维生素C500mg静脉注射Qd,对促进前房出血的吸收有较好作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前房内血块或纤维的形成,也可减轻虹膜反应,便于血液随房水循环而排出。局部用药,主要包括应用散瞳剂或缩瞳剂,至于如何应用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散瞳剂可以防止再出血,在初发性出血或出血量不多时,为了减轻反应,可以适量应用后马托品,或新福林等散瞳剂,瞳孔缩小药物则适用于较大量的出血,眼压升高的病例。

    2 结果

  分级:根据前房出血,占前房的容量可3级,少于前房容量的1/3为Ⅰ级,介于1/3~2/3为Ⅱ级,多于2/3为Ⅲ级。Ⅰ级出血者16例,Ⅱ级出血者35例,Ⅲ级9例,结果显示平均出血时间Ⅰ级3~4天,Ⅱ级5~7天,Ⅲ级7~10天。

    3 讨论

  眼球钝挫伤是煤矿上常见的疾病,高压油管、石块、碰伤、拳头等是主要的病因,迟发性后发性前房出血,可见于伤后1~18天,多见于2~5天,发生以成年人为多,这类出血量常较多较难吸收,且较易引起并发症,所谓血眼,就是突然的大量的迟发出血,有的同时存在玻璃体出血,可合并眼压升高,眼球有持续的刺激症状,病程拖延可长达3~6月,最后眼球萎缩,此情况虽然少见但后果严重,应当予以重视。病因分为:外伤性出血及自发性出血,本组60例患者全以外伤性出血为主,眼球刺痛,视力下降为主的临床表现,临床上,根据出血的时间表现为初发性前房出血与再发性前房出血两种,而前房出血的吸收与眼部组织的损伤程度、出血量及血液的凝固情况有明显关系,吸收的途径主要有二种:(1)前房角的滤过作用,这是前房出血吸收的主要途径,大量的红细胞通过房水循环而进入巩膜静脉丛,继而进入血液循环;(2)虹膜表面的吞噬作用。出血早期, 一些被溶解的红细胞变成碎片,通过虹膜表面的吞噬作用而被吸收,出血后期,虹膜还可以产生纤维、蛋白溶酶使凝固的血块变成游离的细胞,再随房水循环而吸收。再有对患者的心理治疗也是很重要的,大多患者为男性青壮年,生性好动,突然卧床休息、包扎双眼,由于长时间采用卧位,易使患者感到疲劳,容易产生失眠头痛,腰酸背痛等反应,难于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不易配合治疗,我们采用交替侧卧位,卧床休息的方法,以及用温和友善的态度,亲切美好的语言,真诚备至的关怀,恰如其分的解释,宣传指导,以及给患者讲故事,听音乐等,会使病人感到欣慰,得到启迪,受到鼓舞,起到其他任何治疗措施包括药物和手术等所起不到的和不能取代的心理治疗作用,因为良好的心理过程有利于机体调动自身的全部抗病防御系统功能稳定和改善内环境,提高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调动患者个人积极性并配合治疗。

(来源:中国现代眼科学杂志)(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中华眼科在线,眼睛,眼病,眼球钝挫伤性前房出血)的信息
  热门图文

奥运眼镜 让奥运近在眼

夏天常戴变色镜有害

青光眼患者不宜戴太阳

教你做明眸美女的3大秘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