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以其切口小、愈合快、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成为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我院自1997~2004年共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74例186眼,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1997~2004年共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74例186眼。其中男96例102眼,女78例84眼。年龄44~84岁。老年性白内障146眼,年龄均大于60岁。并发性白内障26眼,年龄44~50岁。其中高度近视16眼,色素膜炎6眼,陈旧性眼外伤2眼,因全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长期应用激素治疗2眼。 所有病例均于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后裂隙灯下按核的颜色分级。Ⅰ级核12眼,Ⅱ级核84眼,Ⅲ级核66眼,Ⅳ级核24眼。其中因虹膜睫状体炎形成瞳孔部分后粘连的2例3眼,因瞳孔不能充分散大,但该2例病例年龄均在50岁以下,故归于Ⅱ级核。
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术前除常规检查外,应用日本TOPCON OM4型角膜曲率计及美国STORZ公司的眼用A/B超声仪测定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应用SRKⅡ公式计算预植入的IOL度数。手术均选用美国ALCON公司的UniversalⅡ型蠕动泵超声乳化机,灌注液为乳酸林格氏液(中国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IOL为美国ALCON公司的PMMA(直径5.5mm)。有32例32眼植入ALCON公司的Acrysof MA30BA IOL(材料为丙烯酸脂)手术均采用球后阻滞麻醉。在鼻上或颞上9∶00~12∶00方位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在巩角膜缘间做线形半层巩膜切开,用3.2mm宽穿刺刀沿角巩膜缘做隧道至上方角膜血管弓附近,直接穿刺入前房,形成长3.2mm,宽约1.25~1.75mm的隧道切口。与此切口相隔4~5钟点做透明角膜的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爱维(透明质酸钠,山东正大福瑞达),用针头或撕囊镊做连续环行撕囊。直径6~6.5mm,行水分离及水分层后,Ⅰ级核12眼采用原位刻蚀法。超声能量30%,负压40mmHg,吸引流量28ml/min。术中将晶体核从浅层到深层刻蚀,直至成为一个碗状,继续挖掘使碗壁越来越薄,当薄到一定程度时,以左手劈核钩协助超乳头将6:00碗壁牵拉至中央并使整个碗底翻转,再以劈核钩协助将晶体核板“喂食”至超乳头。Ⅱ~Ⅳ级核均采用分割刻蚀法。超声乳化能量50%,负压为0mmHg,吸引流量25ml/min。用超乳头在核上由浅入深挖一条直沟,当通过沟底能看到眼底红光反射或估计沟深可达1.5个超乳头直径时,用Sinskey钩及超乳头协助向沟的两侧施压,将核掰成2块。变换参数,将负压升至50mmHg,以劈核法将2块核分别劈裂2~4块后一一乳化吸除。冲洗晶体皮质及植入IOL同常 规。术毕,巩角膜切口自行关闭者不需缝合,否则间断缝合1~2针。
2 结果
2.1 术中超声乳化能量及时间 对于Ⅰ级核使用原位刻蚀法,能量设置尽管很低(30%),但因有第2器械的协助,充分利用”喂食”技巧,使乳化时间大为缩短。平均超乳时间1.25min。Ⅱ级以上核的乳化时间延长,但主要为刻槽阶段,占整个乳化时间的70%,掰核成功后及时采用劈核法碎核,待碎核为若干块后仍利用第2器械的“喂食”技巧,将核机械压碎后吸除,而绝少使用超声能量。
2.2 术后裸眼视力 本组病例术前矫正视力均在0.2以下,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达116眼(62.4%),其中1.0以上达67眼(36.02%),术后3天裸眼视力达0.5以上170眼(91.40%),其中1.0以上154眼(82.80%)。其中有2眼因术中晶体后囊破裂,致晶体核部分沉入玻璃体腔,后经PPV手术后房缝线固定人工晶体,1个月后视力达0.5、0.8。有6眼因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使术后视力仅达0.2~0.3。有6例葡萄膜炎术后均发生前房成形渗出,经散瞳、激素治疗,有4眼视力恢复至0.5,有2眼因玻璃体严重混浊,眼底视网膜脉络膜炎,视力仅为0.1。
2.3 并发症 本组术中虹膜损伤3例3眼(1.61%)。因术中瞳孔缩小,使超乳头咬伤下方瞳孔缘1例,超声头反复进出前房致上方虹膜损伤脱色素、萎缩2例。发生后囊膜破裂3例(1.61%),其中有2例有部分核块坠入玻璃体。1例为I/A时吸住后囊而损伤。Ⅰ~Ⅱ级核的病例术后均无角膜水肿发生,Ⅲ~Ⅳ级核中有12例发生角膜较严重的水肿,伴有后弹力层皱褶,乳化时间均在5min以上。
2.4 后发性白内障 随诊所有病例,最长4年,最短2个月,植入PMMA晶体的病例中,除外随访时间少于半年的46眼,其余发生后囊混浊的病例为16眼(8.6%),植入AcrysofMA30BA折叠晶体的32眼中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仅1例发生后囊混浊(0.54%)。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