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淋菌性结膜炎是淋病的一种,其潜伏期短,来势凶猛,为一种急性传染性结膜炎,近年来有发病增多的趋势。临床易误诊为“红眼病”。我院2001年1月~2004年2月误诊患者8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23~35岁,平均28.2岁;误诊时间2~6天,平均3.7天。
1.2发病诱因8例均有出差或旅游史。发病前3天内有不洁性交史4例,均合并淋菌性尿道炎,通过不洁衣物、毛巾等间接引起3例,另1例拒绝详细病史报告。
1.3主要临床表现初诊时患者双眼睑均高度肿胀,睑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伴大量黄白色脓性分泌物5例,伴血水性分泌物、点片状结膜下出血3例,伴角膜点状上皮坏死1例,伴白色薄层假膜形成1例。
1.4误诊情况误诊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4例,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2例,流行性角结膜炎2例。
1.5误治情况8例在明确诊断前局部使用妥布霉素、氯霉素或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滴眼液,同时予阿昔洛韦滴眼及全身抗病毒治疗5例。
1.6确诊方法主要依据结膜分泌物培养及结膜刮片见到内外聚集成对的G-奈瑟淋球菌。
1.7治疗与预后局部治疗: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分泌物,泰利必妥眼药水每30min滴眼1次;角膜上皮缺损则加潇莱威眼药水滴眼;伴有假膜形成者应予清除,同时睡前涂金霉素眼药膏。全身治疗:菌必治每日2g,分2次静脉滴注。连续用药6~9天。复检结膜囊分泌物涂片以及尿道分泌物培养均为阴性。其中2例痊愈时角膜薄云翳形成。
2讨论
成人淋菌性结膜炎属急性化脓性结膜炎,为急性传染性眼病中最剧烈的一种,病情严重,常造成严重视力危害。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患者痛苦的关键[1]。 2.1误诊误治的原因
2.1.1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是造成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随着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不良风气悄然滋生,淋菌性结膜炎发病增加明显。临床医生对本病显然认识不足,未能及时确诊治疗。本组8例发病均集中于6~9月份,正好为“红眼病”高发期,而本病初发时症状均以结膜充血、水肿为主,极易误诊。
2.1.2询问病史不详,未做仔细检查也是造成误诊的原因本组8例患者初诊时,医生均未仔细询问病史,无一例做结膜刮片或结膜分泌物细菌培养,轻易下诊断治疗。其中1例发病初以局部及全身抗生素治疗。发病第4天患者出现角膜上皮点状脱落、坏死,改为局部及全身抗病毒治疗为主,第6天复诊时接诊医生才知道患者同时尿道流脓较多,给予结膜刮片,确诊为本病。后经积极治疗1周基本痊愈,角膜残留薄云翳。
2.1.3患者隐瞒病情,增加了确诊难度对于本病,不少患者羞于启齿,故意隐瞒或谎报病情,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医生诊断思路。有些患者认为医生询问病史已涉及其隐私,拒绝医生深入了解病情。其中1例确诊后患者才予详细报告病史,以至延误了治疗。
2.2减少误诊误治的对策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治疗成人淋菌性结膜炎的关键。临床医生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保持警惕,细问病史,拓宽诊断思路。对于结膜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必须做结膜刮片或分泌物培养。同时应当加强医患之间沟通以及相关科室之间会诊分析。另外,应当加强全民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或消灭本病。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