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及病理改变

http://www.cnophol.com 2008-9-5 16:27:04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方法及病理改变。方法 3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不同范围的前段视网膜睫状体电凝术。再进行二期小梁切除术,既可以减少房水的生成,又可以促使房角与虹膜新生血管退化,使眼压维持近正常水平。结果 本组病例在电凝术后,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失,眼压不同程度下降,平均为60.2%,对于收集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论 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先采用不同范围的视网膜睫状体电凝,二期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抗代谢药物应用等方法。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这一难治眼病的治疗,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病理报告显示:虹膜色素上皮、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角膜内皮表面可能有抑制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病理改变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目前最难治疗的青光眼之一[1],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不同范围的视网膜睫状体电凝,二期行小梁切除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0例36眼,男17例,女13例;双眼6例,单眼24例;年龄21~69岁,平均51.2岁。原发病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2例,糖尿病眼底病变8例,眼外伤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绝对期3例,葡萄膜炎1例,原田病1例,术前光感消失者8眼,光感和眼前手动者12眼;指数~0.02者4眼,0.04~0.08者8眼,0.10以上者4眼;术前眼压在24~35mmHg之间14眼,在36~45mmHg之间12眼,在45mmHg以上者10眼。

    1.2 治疗方法 先行视网膜睫状体电凝术,常规表麻及球后麻醉,作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角膜缘3点与9点放射状切开球结膜,暴露角膜缘至赤道部巩膜,于角膜缘后2.5mm开始向后4排,每象限每排4点,电量50~60mA,时间约10s,可见巩膜表面轻微收缩反应,所有病眼中14眼行360°范围的前段视网膜及180°睫状体电凝,11眼行180°前段视网膜及180°睫状体电凝,6眼行单纯360°睫状体电凝,5眼行单纯180°睫状体电凝,根据眼压及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在7~10天后行常规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根据色素膜反应情况,行球结膜下或球旁注射5-FU 12.5mg加氟美松2.5mg,每日或隔日1次,共3~5次,常规全身与局部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本组病例在视网膜睫状体电凝治疗后,新生血管全部消失16眼,大部分消失8眼,小部分消失12眼,除3例术后眼压较术前稍升高外,余33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眼压降低最少为4mmHg,最大为20mmHg,二期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平均下降23mmHg,平均下降率为60.2%。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有24眼眼压降至正常范围,视力保持术前水平,有12眼术后滤过泡消失,眼压回升,虹膜红变复发,将上述收集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理标本进行检查。结果示:结构完整的虹膜色素上皮,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角膜内皮表面未见新生血管膜生长,其中虹膜色素上皮局部破损时,可见暴露组织表面有新生血管结缔组织生长,角膜内皮有后弹力膜可跨过房角,延伸覆盖整个虹膜表面,并延及虹膜色素上皮及睫状体表面。

     3 讨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于虹膜与房角大量新生血管存在,常规的滤过手术均易发生出血及滤过部位瘢痕化而使手术失败,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多数资料认为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和眼缺血综合征等。因缺血、缺氧的视网膜上皮组织产生的新生血管生成因子,导致虹膜和房角血管新生,小梁网阻塞,并发周边虹膜前粘连和进行性房角关闭,房水排出障碍,引起眼压升高[2]。眼压升高又可加重眼内组织的缺血、缺氧。缺氧的视网膜可释放出一种弥散的化学物质(因子),它刺激新生血管形成,并维持这些血管的存在。一旦缺氧的视网膜被激光所摧毁,它就不再释放新生血管因子,这些血管便消失[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关键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取有效方法,消除新生血管,通畅房水循环路径,最终使眼压维持在正常水平,Bord[4]作锯齿缘至赤道部全周或半周视网膜冷凝,结果虹膜红变消失或减轻率达70%。Sihota[5]对6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单独前段视网膜冷凝,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占93.5%,眼压明显控制占82.3%。Rehak等[6]对12眼行单纯的睫状体冷凝治疗与31眼行全视网膜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进行比较,全视网膜联合睫状体冷凝显示更好的疗效,全视网膜电凝与冷凝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眼底改变。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和视网膜缺血性病变早期的最有效方法,并可预防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睫状体的电凝与冷凝,可以不同程度的减少房水生成,促使眼压降低[7]。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和房水引流物植入术,常因虹膜与房角有大量新生血管,周边虹膜与房角重度粘连,手术切口严重出血进而引起前房大量出血,使手术进行困难或失败[8]。对于本病晚期单纯的药物治疗,睫状体冷冻,滤过性手术和房水引流物植入收效甚微[9]。

    通过进行不同范围的前段视网膜睫状体电凝,使虹膜新生血管减少、消退,这为施行滤过手术有效地治疗残余性青光眼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样既可以减少房水的生成,又可以使缺血、缺氧的视网膜减少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产生,促使房角与虹膜新生血管退化,使眼压维持在正常水平,术中、术后局部给予抗代谢药物和激素,可以进一步抑制虹膜及房角的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原有新生血管的退化,经病理检查示:虹膜色素上皮,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角膜内皮表面可能有抑制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

    综上所述,不同范围的前段视网膜及睫状体电凝状,联合抗代谢药物应用等综合疗法,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较有效的疗法。

     【参考文献】

    1 王谷珠(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非手术治疗.国外医学·眼科分册,1988,(12):243.

    2 耿燕,张立贵.全视网膜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4,12(9):551.

    3 古洵清(综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国外医学·眼科分册,1984,(8):165.

    4 张金沼(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国外医学·眼科分册,1989,(13):208.

    5 周钢(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用前段视网膜冷凝术治疗的前瞻性评价.国外医学·眼科分册,1992,(16):308.

    6 Rehak J,Vymazel M.Neovascular glaucoma.Klin Mbl Augenheik,1994,204:20.

    7 吴振中,蒋幼芹.眼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2-253.

    8 赵怡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5):349.

    9 李俊,孙兴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1997,2(2):10.

(来源: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眼科,中华眼科在线,青光眼)的信息
  热门图文

媚妆之新古典秋冬眼妆

眼线画法 瞳孔又大又亮

冷艳眼妆让你成为万人

几款派对黑色系妆容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