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泪囊炎临床上较多见,绝大多数通过泪道冲洗或泪道探通术获得治愈,但也有少数非骨性狭窄病例用上述方法效果不佳。我科将自制的空芯探针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以凡用泪道探通术治疗3次不愈者为治疗对象,共13例,男9例,女4例。右眼8例,左眼5例。年龄为7个月至1岁5个月。
本组13例均自出生后7~14天内发病,表现为持续流泪伴脓性分泌物。
2 方法与结果
2.1 试行空芯探针探通术期间,仍坚持滴用抗生素眼液。
2.2 用长为60mm的7号穿刺针,将其针尖部磨成钝圆,芯为针灸针,尖部亦磨圆。按压患侧泪囊区,使其中的内容物溢出。点1%可卡因一滴,2分钟后,固定患儿身体,从下泪点进针。按泪道行径缓慢捻转下行,直至顶到骨性感为止。留针15分钟后抽出针芯,接上吸有生理盐水的2ml注射器,助手指压上泪点,慢速退针同时快速注射生理盐水。
2.3 疗效标准:①治愈:冲洗泪道通畅,有吞咽动作,无液体返流;②基本治愈:冲洗泪道通,不畅,有吞咽,少许返流;③无效:冲洗泪道不通,全返流,无吞咽动作。
2.4 本组病例都在7~10天后复诊,13例均为治愈。追踪随访半年,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3.1 婴幼儿泪囊炎常见病因是先天性泪道下端膜闭或上皮细胞碎屑阻塞导致鼻泪管不通。另外,笔者认为,泪道阻塞并非只是局限于下端,因为鼻泪管共有4个瓣膜或皱褶[1],其中任何一个瓣膜或皱褶退化或吸收不良都能造成阻塞。在行泪道探通术时常在鼻泪管段有2~3次突透感也证实了这一点。
3.2 常规泪道冲洗或泪道探通术如能将残存瓣膜全部除去或造成孔状破坏,则泪道能贯通。如瓣膜形成活瓣状,被挤向一侧,当探针移去时,瓣膜复位,则往往不能解除阻塞症状。
3.3 13例患儿采用空芯探针治疗均获得一次性治愈。由此分析,是由于边退针,边注水,其液流冲击力量形成如同泪道管径宽度的水柱,直接作用于瓣膜或残存组织整个平面,使其在瞬间形成的柱状直接作用力下从根部由管壁脱落而被冲出。而常规泪道冲洗法作用力不直接,探通术是锐状力,作用于阻塞组织根部的力量都较弱,往往只将阻塞组织中心突破而根部仍有残留,在压力去除后残膜如复位,则又会形成阻塞或不完全阻塞,致使疾病不愈或遗留轻度溢泪症状。
本组13例用这一方法一次治愈率达100%。本方法器械制做简单,操作过程如同探通术,无特殊附加步骤,易掌握,效果好。
4 参考文献
1 倪.眼的应用解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