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1997年开始行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型前房型人工晶体一期植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5例(15只眼),年龄16~85岁。男11例,女4例。外伤性白内障9只眼,后囊膜不完整,其中玻璃体异物存留2只眼;老年性白内障5只眼,术中后囊膜破裂;并发性白内障1只眼,虹膜广泛后粘连。
手术方法:上方角巩膜缘做切口,瞳孔缩小后向前房注入足量粘弹剂,保证一定的深度,自上方切口斜向7~8点钟位置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下襻抵下方房角,人工晶体镊夹上襻膝部顺时针旋转推送至水平位,使上襻弹入3点钟处前房角,以人工晶体钩压弹性襻使其离开房角组织后推送旋转,将人工晶体调整到水平位。14只眼人工晶体水平位放置,1只眼人工晶体垂直放置。全部病例均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未行虹膜周边切除。使用Alcon UV MTA4UO一体型前房型人工晶体。
2 结果
随访至少6个月。15只眼中,9只眼裸眼或矫正视力≥0.5(60%)。1只眼术后因发现黄斑变性,1只眼异物穿通伤致玻璃体积血纤维增殖,而5只眼因角膜瘢痕明显,影响视力恢复。
术后观察:3只眼前房出血,可能是人工晶体襻旋转时损伤虹膜根部所致,后经治疗吸收;6只眼角膜内皮水肿,可能与术中操作过多有关,经治疗均于10天内变清,未出现角膜变性;2只眼人工晶体表面有纤维渗出膜,经治疗吸收消退。随访未见持续高眼压者。术后前房角镜检查未见房角明显损伤或其它异常。
3 讨论
新型一体弹性开放襻人工晶体在设计和制造上有许多改进,其弹性襻可以起调整作用,故植入时对人工晶体大小要求不十分严格,解决了硬质、闭合襻人工晶体在应用中难确定人工晶体大小这一问题;新型人工晶体能在较大压力下保持适当的屈光度,不因外界压力影响而与角膜、虹膜组织接触;人工晶体以点接触式固定,与房角组织接触面很小;其采用稳定的、抛光极好的无孔襻设计;整个人工晶体表面采用滚动式抛光工艺,表面非常光滑,明显减少对组织的刺激。前房型人工晶体设计和制造工艺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其临床提供了可靠保证,成为矫正无晶体眼的选择方法之一。
后房型人工晶体符合正常生理位置,是首选人工晶体类型,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无条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如缺乏后囊膜或晶体悬韧带支持者,晶体囊内摘除术后,无虹膜者,二期植入者,可考虑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人工晶体,操作简单、安全。本组15只眼均为一期人工晶体植入,14只眼后囊膜不完整,1只眼虹膜广泛后粘连,分离可能对组织创伤较大,故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本组病例视力恢复较好,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不失为未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条件时的一种有效补救措施。
术中有玻璃体脱出者可剪除或玻切,并缩瞳,整复虹膜,前房注入粘弹剂,维持一定的深度和压力,保证操作空间,减少损伤和襻嵌于虹膜根部的机会。前房型人工晶体放置时正反面要正确。前房型人工晶体入前房后尽量少移动,避免损伤和出血,前房变浅要及时补充粘弹剂。要预防人工晶体襻嵌顿于角巩膜缘切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