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果
78例81眼中在本院治疗69例71眼,视力恢复≥1.0者60眼,占84.51%,0.3~0.9者4眼,占5.63%,<0.3者7眼,占9.86%,其中3例5眼失明。玻璃体内囊虫7例8眼,视网膜下囊虫1眼和眼球外囊虫11例均全部取出成功。
3 讨论
囊虫病是猪肉绦虫幼虫(囊尾蚴)寄生在皮下组织、肌肉、脑或眼等组织而引起的疾病,60%~90%寄生于中枢视经系统[1,2]。脑囊虫除可引起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视力下降外,也可与眼部囊虫并存。
脑囊虫引起的眼部并发症主要为视力下降,本组646例中视力不同程度下降者78例,占12.10%,与张恩东等[3]报道的11.5%相近。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为视盘炎症和水肿;其次为眼部囊虫有28例,占脑囊虫的4.33%,可引起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眼内炎和白内障等;伴有眼球运动障碍出现复视症状者7例,占脑囊虫病的1.08%.
CT是诊断脑囊虫病必不可少的检查[2],可确诊大部分活动期与非活动期囊虫,也能确诊混杂期,在诊断钙化型方面优于磁共振(MR)。眼B超对眼部囊虫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此外,应用ELISA测定囊虫抗体,阳性者也有助于诊断。眼球内的囊虫诊断并不困难,李志辉[4]描述了眼内囊虫的表现。但对引起玻璃体混浊或机化条索形成及眼内炎的球内囊虫直视下不易发现,可借助CT或眼B超检查确诊。对眶内囊虫可依据CT扫描与眶炎性假瘤鉴别,后者表现为眼外肌增粗、肥厚,以近肌止端明显。
脑囊虫病主要采用杀虫治疗,同时应用降颅压药物、神经营养药和皮质类固醇药物以改善脑循环、降低颅内压,减轻视盘炎症和水肿。对合并眼球内囊虫者必须先行手术摘除,再用药物治疗,否则虫体坏死溶解,毒性产物刺激玻璃体、视网膜及葡萄膜引起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本文3例中2例即未能及时发现眼内囊虫而造成失明。因此,脑囊虫病患者到眼科会诊实属必要。
眼部囊虫手术摘除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玻璃体内囊虫主要采用平坦部切开吸出或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平坦部吸出。视网膜下囊虫取出前需准确定位后,在囊虫相当部位切开巩膜和葡萄膜,在视网膜下液流出时,囊尾蚴随之自然娩出。李志辉[4]报道视网膜囊虫取出成功率为90%,玻璃体内87%.杨进献等[5]报道视网膜下囊虫取出成功率为93.3%,玻璃体内93.8%.本组玻璃体内囊虫7例8眼,视网膜下1例手术全部取出。眼外肌囊虫多形成炎性包块,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应将炎性包块一并切除,但应注意护眼外肌组织,以免导致眼外肌断离。结膜下囊虫切开结膜后自行排除,眶深部囊虫,按眶肿瘤摘除方法直视下取出,切勿损伤神经和血管。
参考文献:
[1]王延华,王守道,宋国祥.眼与全身病[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75∶10.
[2]中国囊虫病学会.前言[C].全国第三届囊虫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1991∶1.
[3]张恩东,崔国义.52例脑囊虫致视力减退的临床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1998;9(3)∶159.
[4]李志辉.眼部囊尾蚴病[J].中华眼科杂志 1980;16(1)∶59.
[5]杨进献,张 成,姜 曦,等.眼部囊尾蚴病52例临床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1997;19(5)∶324.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