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论文汇集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高场磁共振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

http://www.cnophol.com 2008-11-12 15:20:42 中华眼科在线

    结果

  1. 眼眶内组织正常MRI表现:磁共振可清晰显示眼眶内结构,以眶内肌肉组织的信号作为等信号,眶内脂肪组织在T1WI、T2WI均显示为高信号,而视神经为等信号,眼动、静脉因流空现象均显示低信号。眼球的角膜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脉络膜和视网膜在T1WI和T2WI上均表现为稍高信号,而巩膜在T1WI和T2WI上则表现为低信号;前房液及玻璃体液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

  2.脉络膜黑色素瘤的MRI表现(以眶内肌肉信号为等信号):12例病变在T1WI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信号,在巩膜与玻璃体低信号对比下观察甚为清晰;在高信号的玻璃体对比下,T2WI为低信号[3],同时其病理表现也具有特征性。主要原因是黑色素瘤中的黑色素,为顺磁性物质,同时缩短T1及T2弛豫时间[4],以此可与脉络膜其他病变相鉴别。

  3.视网膜脱离的MRI表现:12例中有7例合并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在T1、T2均显示为高信号,可能为出血或含蛋白较多所致。

    讨论

  1.诊断:MR扫描技术是诊断眼球内病变较为有效的工具。Peyster等[5]将CT与MRI对眼球内病变的定位、定性与鉴别诊断进行了评价,认为MRI是较好的方法,尤其是在高场MRI和表面线圈的使用上。同时Mafee等[6]认为,MRI对于小的肿瘤检查明显优于其他用于眼部检查的技术。由于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多发的眼球内恶性肿瘤,因此早期正确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均非常重要。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起源于脉络膜的外层,由于外受巩膜、内受玻璃膜的限制,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块状物,并引起相应部位的脉络膜增厚,从后将视网膜顶起,使其呈现高低不平的表面,MRI检查时可见向眼球内突起的球形异常信号,边界清晰,表面光滑,周围组织增厚[7]。而多数含黑色素的恶性黑色素瘤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黑色素沉着和生长征象,其MRI表现为它能分泌出一种稳定的游离根可缩短脉络膜黑色素瘤的T1和T2弛豫,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4]。本组中有11例为此表现,与文献报道一致。随着肿瘤的生长,Bruch膜破裂,可以形成蘑菇状或领结状,常伴有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下出血[4],由于渗出物的积聚可表现为波浪形视网膜脱离形态[7]。本组7例合并视网膜脱离。Shammas 等[8]报道,肿瘤的大、小是决定其预后的最主要因素,MRI检查优于CT扫描,可以区别大多数黑色素瘤[5,6]。无论CT或不增强的MRI均能对2~3 mm以上的肿瘤进行诊断[6,9],虽然CT较MRI扫描快,但注射照影剂后的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加,因此使用MRI增强扫描时可以大大的增加信号强度,使更小的病灶显示出来,尤其在使用T1WI增强扫描及脂肪抑制技术后,则更能显示出肿瘤的特点[10,11]。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球后有大量的脂肪组织,它可产生化学位移伪影,影响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的准确性。因此各种方式的脂肪抑制扫描技术对诊断该病是非常重要的[12]。使用脂肪抑制及FSE等技术不同程度的克服了由于化学位移及磁敏感性等因素造成的伪影,使MRI成为眶内疾病有效的检查方法。

  2.鉴别诊断:(1)脉络膜转移癌:二者均可引起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出血。与玻璃体对照,转移癌在T1WI为稍高或等信号,但明显较黑色素瘤低,T2WI上为等或低信号,增强扫描时转移癌的强化程度远不如黑色素瘤,此点可与之鉴别,但不含黑色素的黑色素瘤在MRI上与转移癌很难鉴别。(2)脉络膜血管瘤:在T1WI的表现较玻璃体信号稍高,但较黑色素瘤的信号低,T2WI为等信号,增强程度较黑色素瘤高[6]。(3) 单纯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积液及出血与脉络膜黑色素瘤合并视网膜脱离鉴别:非出血性视网膜下积液由于其中的蛋白含量较高,在T1、T2均可表现为较正常玻璃体高的信号。血性积液的信号变化取决于出血的时间,不同时期的出血则信号变化不同,其中脉络膜黑色素瘤主要与亚急性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内期相鉴别。SE T1WI正铁血红蛋白与黑色素瘤均表现为高信号[13],在高场MRI T2WI像上,细胞内期的正铁血红蛋白为非常低的信号,而黑色素瘤仅仅表现为稍低信号,原因在于其弛豫增强原理不同。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表现为不均匀磁敏感性,而黑色素瘤的弛豫是一种偶极作用[3,13],其鉴别方法为1或2周内复查。单纯的出血性积液其信号变化:出血<24小时(氧和血红蛋白),T1和T2为等信号;出血1~3天(脱氧血红蛋白),T1和T2均为低信号;3~7天(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T1为高信号,T2为低信号;7~14天(细胞外正铁血红蛋白),T1和T2均为高信号;出血>14天(含铁血黄素),T1为等信号,T2为低信号;此特点可与黑色素瘤鉴别。此外增强扫描也可协助诊断。

  综上所述,MRI可矢、冠、轴三个方向上以小视野对眼眶进行扫描,从而为临床治疗或手术提供了准确的病变位置;同时因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特殊MRI表现,可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Mihara F, Gupta KL, Murayama S,et al. MR imaging of malignant uveal melanoma: role of pulse sequence and contrast agent. Am J Neuroradiol, 1991, 12:991-996.

  2 Simon JH, Szumowski J. Chemical shift imaging with paramagnetic contrast material enhancement for improved lesion depicition. Radiology, 1989, 171: 539-543.

  3 杨为中,江新青.视网膜母细胞瘤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磁共振成像分析.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5, 11: 202-203.

  4 De Potter P, Shields JA,Shields CL.Tumors of the uvea.In:De Potter P,Shields JA,Shields CL,eds. MRI of the eye and orbit. Philadelphia:Lippincott, 1995. 57-62.

  5 Peyster RG, Augsburger JJ, Shields JA, et al. Intraocular tumors: evaluation with MR imaging. Radiology, 1988, 168: 773-779.

  6 Mafee MF, Peyman GA, Grisolano JE, et al. Malignant uveal melanoma and simulating lesions: MR imaging evaluation. Radiology, 1986, 160: 773-780.

  7 郭秉宽.色素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中华眼科杂志, 1978, 1: 16-24.

  8 Shammas HF, Blodi FC. Prognostic factors in choroidal and ciliary body mlanomas. Arch Ophthalmol, 1977, 95: 63-69.

  9 Mafee MF, Peyman GA, Peace JH,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uveal melanoma. Ophthalmology, 1987, 94:341-348.

  10 Shields JA. Current approaches to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oroidal melanomas. Surv Ophthalmol, 1977, 21: 443-463.

  11 Tien RT, Chu PK, Hesselink JR, et al. Intra-and paraorbital lesions : value of fat-suppression MR imaging with paramagnetic contrast enhancement. Am J Roentgenol, 1991, 156: 1059-1067.

  12 Simon J, Szumowski J, Totterman S, et al. Fat-suppression MR imaging of the orbit. Am J Neuroradiol, 1988, 9: 961-968.

  13 Atlas SW, Grossman RI, Gomori JM, et al. MR imaging of intracranial metastatic melanoma. J Comput Assist Tomoger, 1987, 11: 577-582.

(收稿:1998-02-11  修回:1998-07-20)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中华眼科在线,眼睛,眼科,脉络膜肿瘤,磁共振成像)的信息
  热门图文

本季最流行金色眼影

应对任何场合的时尚眼

性感妖艳的周迅个性眼

爱美就不要吝啬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