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年第2期第15卷 论著摘要
作者:邹吉新 张繁友
单位:116033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
关键词: 葡萄膜炎;葡萄膜脑炎综合征;视网膜脱离/病因学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73.9 R774.13
1 临床资料
1995年5月至1998年4月我院收治的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39例78只眼。男16例,女23例。年龄22~51岁,平均39.2岁。全部患者均为双眼首次发病,病史1天至42天。其中1例2只眼发生于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第一天。所有患者均符合如下诊断标准[1]:①无眼外伤或内眼手术史;②双侧慢性虹膜睫状体炎;③后葡萄膜炎包括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视盘充血或水肿;④神经系统的一些表现:头痛、耳鸣、头晕等。均有双眼视力急剧下降,发病前后均伴有不同程度头痛、头晕、耳鸣、恶心症状,有的伴有感冒症状。全身检查:心、肺正常,血、尿常规及胸透检查均未见异常。眼部均行视力、眼前节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散瞳后直接检眼镜检查及三面镜下玻璃体及视网膜检查。其中21例42只眼眼前节及玻璃体炎症反应不明显且眼底后极部视网膜脱离不典型,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39例中视力小于0.1者66只眼,0.1~0.3者12只眼。眼前部均正常或仅有轻微炎症反应,玻璃体呈不同程度尘埃状混浊。每一患者的眼底表现均双眼对称、程度一致。其中表现为视盘充血,边界模糊及后极部视网膜浅脱离者28例56只眼;视网膜呈一个或数个球形脱离者5例10只眼;仅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浅脱离者6例12只眼。三面镜检查所有患者均可见下方周边视网膜5点至7点方向视网膜浅脱离,均未见视网膜裂孔。2例4只眼可见赤道部有Dalen-Fuchs结节。21例42只眼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均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水平的多发性点状荧光,晚期有不同程度的墨渍样渗漏进入神经上皮下,有4只眼呈喷出样渗漏。视盘晚期有不同程度荧光素渗漏。12例曾于外院应用地塞米松5 mg/d静脉滴注,其余患者均未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我们对本组患者均开始用强的松100~160 mg/d,以后根据个体情况逐渐减量。治疗一周后视力大于0.4者72只眼,0.1~0.2者3例6只眼,此3例患者病史均超过30天,眼底黄斑区已出现色素游移,但视力较治疗前好转。全部患者的视网膜脱离均在一周内完全消失,视盘充血及静脉扩张均有好转。
2 讨论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为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1]。本组初发病例均双眼发病,主要表现为多种眼底改变。包括视盘充血、水肿、静脉扩张、视网膜脱离。当眼前节及玻璃体炎症反应不明显时易与其它眼底疾病相混淆。
双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是该病的特征性改变,具有确诊价值[1]。本组全部初发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视网膜脱离,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限局性黄斑区视网膜浅脱离;另一种是视网膜呈一个或数个球形脱离。具有一显著的共同特点是三面镜检查均可见下方周边视网膜浅脱离。我们认为此特征对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初发病例有一定诊断价值。特别是仅表现为限局性黄斑区视网膜浅脱离者,当黄斑区视网膜脱离不明显或与其它眼底疾病鉴别困难时,如能发现下方周边视网膜脱离的存在,对诊断该病有较高的价值。
本病早期易被误诊为视神经炎、视神经视网膜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若误诊或仅按普通葡萄膜炎治疗,早期未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全身皮质类固醇用量不足而致炎症迁延不愈。如此即使治愈也可能因长期炎症毒性反应对视神经及视网膜造成严重视功能损害而致视力难以恢复。所以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3 参考文献
[1] 杨培增,李绍珍,主编.葡萄膜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17-324.
(收稿:1998-11-11 修回:1999-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