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CSA自70年代由Bore等发现以免疫抑制剂应用于临床已20余年,在眼科CSA显示出特异的疗效。文献报道器官移植患者口服CSA,患者泪液分泌增多〔4〕。Bohnke等〔5〕报告用4%CSA滴眼剂滴眼可使家兔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增多。Kaswan等〔6〕对干眼症狗模型用2%CSA滴眼疗效很好,可增加泪液量,减轻眼表炎症。推测CSA脂溶性环寡肽可通过角结膜上皮吸收,在角膜、巩膜及泪腺中均有较高的浓度,通过局部免疫抑制泪腺、副泪腺炎症而发挥作用。有人认为对于泪腺已遭到破坏的晚期干眼症患者CSA无效,而对于那些功能储备量大,只是炎症阻碍了泪腺功能的病人来说可能有效。还有人认为CSA局部点眼后它并不是作用于主泪腺,而是作用于结膜囊的副泪腺而产生足够的泪液。张汗承〔7〕研究认为含CSA的人工泪液比含其他成分的人工泪液治疗干眼效果好。Smiths以及Sabbaghlde等〔8,9〕最新研究显示:CSA局部应用可抑制眼局部免疫炎性反应,是针对干眼症发病机理、生理病理方面解决问题,使干眼症的治疗产生根本性改变,是干眼症的首选。
本研究与以上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明CSA局部应用治疗干眼症确实有效。CSA组与人工泪液组治疗前S-I-T、BUT、荧光素染色、泪膜镜检查等级经t检验均P>0.05。治疗后S-I-T、BUT经t检验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荧光素染色、泪膜镜检查等级经χ2检验P<0.01,表明CSA组治疗后泪液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CSA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23例,有效率76.66%,人工泪液组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13例,有效率43.3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CSA组中SS患者治疗后多数人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有改善,非SS患者治疗后检查结果较治疗前多无改善。显示CSA局部应用对SS患者更有效。近年研究〔10〕发现CSA除具有高效的免疫抑制作用外,还具有抗增殖作用。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化。我们推测CSA对SS之所以有效,一方面其抑制了泪腺中淋巴细胞的浸润,减少了炎症反应;另一方面抑制了泪腺组织的瘢痕化。CSA全身应用毒副作用很大,局部应用因吸收甚微,故可避免其副作用。关于CSA局部应用的最佳剂量的报道很少。动物实验报道多为1%~2%,每日5次;临床应用药物浓度多为2%,患者常有眼红、痒、流泪或烧灼感,未见引起眼压高、白内障或视网膜疾病的报道。CSA为脂溶剂,干眼症患者由于缺乏泪液,对于高浓度的非水溶性滴眼剂会产生强烈的刺激感,我们曾将2%CSA用于干眼症患者,患者刺激感强烈,不能耐受。应用0.5%CSA滴眼剂多数患者都能较好的耐受。仅有两例患者眼部出现过敏现象,可能由于药物溶剂所致。
综上所述,尽管CSA局部点眼治疗干眼症的确切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但临床已经证明应用0.5%CSA,患者的泪液量增加,治疗干眼症确实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Benjamin F.环孢霉素治疗干眼症[J].眼科精碎(中文版),1999,27(3):34.
2,小室 青.新型眼表面检查法[J].临眼,1997,51(增刊11):91-94.
3,Tsubota K,Toda Z,Yagi Y,et al.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dry eye syndrome[J].Cornea,1994,13(3):202-209.
4,张 移(综述).环孢毒素A在眼科的应用[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6,20(2):81-85.
5,Hemady R,et al.赵京城(节译).治疗免疫性和炎症性眼病的免疫抑制剂[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2,16(1):13-18.
6,Kaswan R L.Spontaneous Canine Veratoconjunctivitis:a useful model for human keratoconjuntivitis sicca:treatment with cyclosporine eye drops[J].Arch Ophthalmol,1989,107:1201-1206.
7,张汉承,周祖廉,赵成莱,等.干眼计分分级及人工泪液疗效评价的研究[J].眼科研究,1994,14(4):193-198.
8,Smith S.The important effect of cyclosporine A in the treatment of dry eye[J].Ocul Surg New Int,1998,9(4):50-51.
9,Sabbagh L.Researchers revel apromising new modality for ocular surface disease[J].Eye World,1998,3(6):12-14.
10,王继兵(综述).环孢毒素A抗增殖作用的研究[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9,23(2):93-97.
收稿日期:2000-03-10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