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果
34眼均成功地植入人工晶状体。
2.1 视力:术前矫正视力≥0.5者A组9眼(90%),B组及C组各9眼(75%)。术后矫正视力无缝线切口组均优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0.5者A组9眼(90%),B组9眼(75%)。C组大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10眼(83.5%),其中≥0.5者7眼(58.3%)。
2.2 角膜视轴区平均散光:术前及术后1周、1月、3月分别为A组0.89D±1.07D,1.09D±0.59D,1.01D±0.52D,0.93D±0.57D(P>0.05)。术前与术后1周、1月、3月比较均无差异(t检验)。B组分别为1.01D±0.71D,1.74D±0.66D(P<0.05),1.50D±0.66D(P>0.05),1.30D±0.64D(P>0.05)。术前与术后1周比较有差异,与术后1月及3月比较无差异。C组1.01D±0.65D,2.38D±0.66D(P<0.05),1.60D±0.64D(P<0.05),1.30D±0.64D(P>0.05),术前与术后1周、1月比较有差异,与术后3月比较无差异。
2.3 并发症: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症反应,A组及B组较C组轻,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均无人工晶状体前后膜形成,未见人工晶状体明显偏位。
3 讨论
理论及实践证明,采用不缝合的5.5mm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可明显减少角膜散光[1],而3.5mm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对角膜外形几乎无改变,不产生新的角膜散光[2]。本文2组病例也证实了这一点。同时,由于手术中操作是在切口相对闭合的状态下进行,受眼压影响小,术中虹膜、玻璃体脱出的机会大大减少,手术更为安全快捷,有时亦可在表麻下完成。对于二期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亦可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术后切口较缝线切口更为牢固,且术后炎症反应亦减轻,绝大部分患者术后矫正视力优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本文A组及B组术后矫正视力均优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尤其是3.5mm切口二期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组,其效果更为显著,术后裸眼视力≥1.0者占50%,术后反应轻微。但其应用有一定局限性,要求后囊完整或仅中央后囊部分缺损,虹膜后粘连范围不可太大,否则即使粘连分离完整,亦可因虹膜炎症反应而致软性人工晶状体变形。对于这类患者,则应采用B组的方法,植入一体式人工晶状体。同时我们认为人工晶状体尽量不缝合固定,这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减少人工晶状体源性散光及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如果不得已需行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采用无缝线切口亦可减少角膜散光及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对于虹膜后粘连的处理,在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亦相当重要,通常是用冲洗针头及囊膜剪分离,对于虹膜后粘连紧密者用冲洗针头分离常致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膜破裂、玻璃体溢出,增加手术难度及增加术后反应甚至影响人工晶状体安放,使本不需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者变成需缝合固定,尤其是术前已有后囊破口的无晶状体眼在开放的切口更易发生,而用囊膜剪分离有时因粘连位置关系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故而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虹膜粘连分离方法,即根据虹膜粘连位置在切口的一侧或对侧的透明角膜用钻石刀作一2.5mm左右侧切口,即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用Healon将虹膜粘连处托起后,在闭合的切口内用Storz玻璃体垂直剪或水平剪轻巧地将虹膜后粘连剪开分离,避免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膜破裂、玻璃体溢出。尤其是巩膜隧道切口处的虹膜后粘连,由于玻璃体水平剪其顶端闭合时约1.5mm长,可使其在2.5mm左右的隧道切口内自由活动,且不影响切口的自闭性,对于需行瞳孔成形者,同时使用玻璃体镊亦可使缝线结扎更为便利。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采用这两种技术,可明显减少角膜散光,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使其术后早期矫正视力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岩,李永,郭晓萍,等.无缝线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华眼科杂志,1995,31∶ 333
2,Nielsen PJ.Prespective evaluation of 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 and astigmatic keratotomy affects of various self-sealing small incisions.J Cataract Reftact Surg,1995,21∶ 43.
收稿:1999-05-07
修回:2000-04-10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