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 疗效判断指标为视力和视野。具体标准为:(1)治愈: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视力增加4行,或视力≥1.0,或视力从无光感,光感不确增为0.1,视力从眼前指数增为0.2,或从0.02增为0.3,或从0.05增为0.4;视野:视野缺损范围减少>40%以上。(2)显效: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视力增加3行,或视力从无光感,光感不确增为0.05,视力从眼前指数增为0.1,或从0.02增为0.2,或从0.05增为0.3;视野:视野缺损范围减少15%~40%以上。(3)有效:视力:国际标准视力表视力增加2行或1行,或视力从无光感,光感不确增为0.02,视力从眼前指数增为0.02~0.05,或从0.02增为0.05~0.1,或从0.05增为0.1~0.2,或从无光感变为有光感;视野:视野缺损范围减少<15%。(4)无效:视力、视野无变化或恶化[4]。应用卡方检验对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9.95,P=0.002,表1)。应用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视力改善情况分析,显示治疗组视力提高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表2)。应用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视野缺损范围改善情况分析,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表3)。
3讨论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眼科疾患,对人体造成的直接损害为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分为前部和后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由于后睫状动脉循环障碍造成的视神经乳头供血不足,使视神经乳头急性缺血缺氧而水肿。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为筛板后至视交叉间的视神经血管部分缺血导致的视功能损害[1]。眼缺血主要是脉络膜缺血,脉络膜有大量的交感、副交感神经调节脉络膜血流量,保证视神经、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正常血供。一旦由于精神创伤、植物神经平衡失调、视神经乳头局部血管病变、血液成分改变、血压过低等导致脉络膜血管狭窄或阻塞,造成眼缺血,直接影响视神经和黄斑,视功能下降,严重者失明。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循环障碍所致的水肿、渗出和静脉点滴血管扩张药物以改善微循环[5],但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不肯定,且易复发,甚至令病情加重。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为复方制剂,由0.1g/L氢溴酸樟柳碱和10g/L盐酸普鲁卡因组成。樟柳碱是从茄科植物唐左特山莨菪分离出来的一种生物碱,是M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其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具有较强中枢镇静作用,能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抗休克等[1,6]。普鲁卡因具有调整皮质,抗衰老,降低自由基的作用。复方樟柳碱不是扩血管药物,通过注射部位颞浅动脉旁皮下的植物神经末梢调整脉络膜植物神经功能活动,使脉络膜血管活性物质稳定在正常范围,从而改善脉络膜血管运动功能,缓解眼部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改善眼部供血状况,降低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视神经。同时消除了头痛、眼痛,改善睡眠,提高了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愈率[6]。二者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增强、互补和协同作用。针灸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一定效果。针刺睛明,合谷、球后、风池等穴位可以疏通眼区阻滞经气,活血通络。在针刺睛明、球后穴时,采用弱刺激进针不加捻转,使患者只有轻度的针感,即可起到治疗作用。这两个穴位治疗缺血性眼底病的机理是:睛明和球后穴位的应用可以调整人体各部的平衡,改善眼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病情。此外,在针刺睛明和球后穴位时可以消除眼痛,阻止疼痛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从而解除由于疼痛对眼局部的不良反馈作用。合谷为手阳明之源,手阳明上行于面近眼区,刺之以通经明目[7]。针刺风池能调解血管张力,改善脑部血循环。眼动脉为脑动脉的分支,因此针刺风池穴能改善视功能。
表1两组病例综合疗效比较(略)
注:有效率包括治愈、显效和有效
表2两组病例视力变化(略)
表3两组病例视野改变分析(略)
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后视力和视野的比较,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在视力和视野方面收到明显疗效。结果提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对于改善眼底缺血缺氧状态,恢复视功能,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钟晓东,梁婧,何爱群.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05;5(5):10681070
2宋琛.用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实用眼科杂志1985;3(5):269
3董东生,魏文斌,焦永红.复方樟柳碱治疗继发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临床眼科杂志1999;7(3):162163
4陈珺,洪晶,吴景天.复方樟柳碱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9;17(2):8081
5惠延年.眼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9160
6彭娟,胡秀文,高丹宇,等.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在眼科的临床应用.国际眼科杂志2007;7(4):11241127
7袁明军,郝喜书.针刺风池穴对脑血流的影响.中医杂志1996;37(57):258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