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来,本院接诊了5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因基层医生长期误漏诊导致失明,现对其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58例,男20例,女38例,年龄48~78岁,平均66.4岁。其中10例经常恶心、呕吐(其中5例伴有畏寒、发热)首诊于消化内科,15例以经常性头痛、头晕首诊于心血管内科,33例以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到眼科就诊要求行白内障手术治疗。
2 讨论
2.1 病因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原发性青光眼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致盲率高。本病是由于眼球前段较小常合并远视,前房浅及前房角狭窄,随着年龄增加,晶体增厚,晶体与虹膜的紧贴程度加剧,以致后房的房水在经过虹膜与晶体间隙进入前房时受到的阻力增大,导致后房水压力高于前房,与瞳孔轻度散大时瞳孔阻滞依然存在,面周边虹膜却变得松弛,松弛的周边虹膜被推向前,在房角入口处与小梁相内,导致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
2.2 误诊原因分析 主要为以下3个方面:(1)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由于房角逐步粘连、闭合,眼压随之逐步升高,视功能进行性损害而丝毫没有突发性眼压升高的典型症状,直到视功能严重损害方引起医患人员重视,且该病多发生在50岁以上病人,这一年龄段多有白内障的存在,因此在视功能损害前,眼科医生责任心不强,检查不细致,以病人有无自觉症状作为诊断条件,或检查时发现有白内障,而忽视了青光眼的存在,另外少数医生专业水平不高,缺乏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知识,或受条件设备的限制,将视力下降归咎于老年性白内障,延误其治疗,视功能进一步受损害甚至失明;(2)患者大多数是年龄较大的农村患者,缺乏医学常识,叙述病情不清楚,加上基层医生主观臆断、思路狭窄、缺乏整体观念,在治疗过程中未能足够重视;(3)未能认真全面询问病史及家族史,58例患者中32例(占55.2%)均有家族青光眼遗传病史。
3 对策
应经常对基层医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是发作时眼前部无充血,自觉症状虽不明显,但视功能进行性损害严重,故应对其病史进行详细了解。同时青光眼其遗传方式不明确,但有遗传倾向,青光眼家族史阳性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进行眼部全面检查,对视力下降程度与晶体混浊情况不相符,伴有前房浅、房角窄,可疑青光眼,更应检查眼底、眼压、视野、用裂隙灯和房角镜检查,必要时可行激发试验,以便及时诊断、治疗。在未确诊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