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刘喜花 何莉 王莉 深圳市儿童医院,广东 深圳 528026
新生儿泪囊炎是婴幼儿常见眼病,其治疗方法已很成熟,主要是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1-3〕术。其疗效良好,国内屡见报道。但泪道冲洗针和泪道探针各异〔4-5〕,治疗过程中对婴幼儿的刺激各不相同,有些甚至引起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我们根据患儿年幼、头部不易固定、组织娇嫩、不宜探针反复进出泪道操作等特点,设计了一次性泪道探通针,经1032例的临床应用,证实其安全、无损伤、易操作、卫生、经济、疗效特佳。该探针已于2007年4月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值得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6月本院眼科门诊泪道探通1032例,1138眼,双眼106例,单眼926例,年龄2~18个月,平均3.2月,发病时间在出生2~30天,平均16天。临床表现为溢泪和/或分泌物多,所有病例经抗生素眼药水点眼、按摩泪囊及泪道冲洗均无效。
1.2 泪道探针制作 委托生产厂家生产,探通针样式同一次性静脉输液针,但无针尖,头部钝平,针长35mm,管径0.5mm(根据年龄可制作不同管径),针柄接20cm长塑料延长管。采用独立小包装,一次性使用,统一回收,不重复使用。
1.3 治疗方法 患眼点倍诺喜3次行表面麻醉,患儿仰卧,用床单包裹小儿身体及四肢,助手双手夹持其头部两颞侧及下颌,两肘夹住躯体及膝部。术者用泪点扩张器扩张泪小点后,探针由下泪小点插入,将下眼睑稍向颞下方牵拉,使泪小管紧张变直,探针顺泪小管走向进入泪囊,顶住骨壁后,下眼睑回位,以其为支点,探针向上旋转成垂直位,并向下沿鼻泪管方向推进约2.5~2.8cm进入下鼻道,推进过程中有时可有明显的破膜落空感。此时,将探针延长管连接5ml注射器缓慢注水,患儿有吞咽动作或鼻孔流水即证明泪道已通畅,留针1小时拔针,以扩张泪道。次日复诊行泪道冲洗巩固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一周后复诊无溢泪和溢脓为治愈,仍有溢泪和溢脓,且泪道冲洗不畅者为无效,可行二次探通术。
2.2 结果 1032例,1138眼全部探通成功,治愈率100%。其中一次探通成功1016眼(97.88%),二次探通成功22眼(2.12%),除极少数患儿有轻度眼睑水肿外,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新生儿泪囊炎传统治疗方法是加压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但各医院所采用的冲洗针和探针不尽相同,其安全性、操作性各异,二者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我们设计的冲洗针和泪道探针,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主要有以下特点:
3.1泪道探通针接有20cm长塑料延长管,患儿头部摆动时,有缓冲作用,便于患儿头部固定及针头固定,针头不易脱出泪道。并可在针头留置状态下反复冲洗泪道,将分泌物清洗干净后直接泪道探通,从而避免针头反复进出泪道操作,导致组织损伤。
3.2探针插入泪道后能即时注水,及时判断疗效,同时,易掌握液量和速度,防止患儿出现呛咳。
3.3便于术后留针扩张泪道,拔出探针前直接从探针内注入抗生素药物,可减轻泪道粘膜充血水肿,抑制结缔组织增生,防止泪道再次阻塞。
3.4探通针粗细、硬度适宜,不易形成假道,且可根据年龄大小,制作不同管径的针头,适合各种年龄段患者。
3.5价格低廉,等同静脉输液针头。
3.6一次性独立包装,卫生、安全,避免消毒不彻底所致交叉感染。
3.7探针的入针途径,我们选择下泪小点进针,因为其暴露优于上泪小点,较适宜婴幼儿不合作治疗、头部摆动时针头能既快又准的插入泪小点。尽管下泪小管走向内上,操作时将下睑向颞下方牵拉,使其变直,针头即能顺利进入泪小管抵达骨膜。若探针探入鼻泪管,在将探针旋转900前,必须放松下睑的牵拉,以避免泪小管或泪小点损伤。
3.8探通时间的选择,有人主张泪道冲洗和泪道探通3个月后进行〔6〕,我们认为应尽早施行,以解决急性泪囊炎、角膜炎等潜在危险。患儿年龄越小,痛觉越不敏感,对疾病恐惧的心理阴影也越小。我们通过临床观察:患儿一个月后即可行泪道冲洗,2个月至3个月即可行泪道探通。因为此时患儿的泪道及呼吸功能已基本发育成熟,治疗过程中做到动作轻柔,注水缓慢,一般不会发生泪道损伤或呛咳及窒息。我院仅有数例眼睑肿胀发生,无一例其他并发症发生。
3.9 泪道探通后,一般较少复发。次日复诊冲洗泪道可巩固疗效,若冲洗不畅,可能有炎症粘连,建议连续冲洗泪道2~3次,如仍然溢泪或分泌物多,则考虑二次手术。
3.10 泪道探通后注水,如发现下睑逐渐肿胀,可能有假道或探通针损伤泪道,必须立即拔针,患眼点抗感染眼药一周后,再次行泪道探通术。
3.11一次性泪道探通针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安全实用,对泪道无损伤,独立包装,消毒彻底,能避免交叉感染,价格低廉,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尤其适合婴幼儿患者,值得推广使用。
声明:本站独家报道,转载须标明来源“中华眼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