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 3538 AB0231
超声乳化逸散能量的控制与临床分析
王祥群 曾骏文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214002)
目的 :根据超声乳化能量的实际终端效应是一个具有三维特征的锥形能量场;本研究在脚踏板控制能量输出的基础上,建立旨在通过调整乳化探头位置、切面方向以及超声层面控制乳化过程中逸散的无效超声能量,减轻逸散的无效超声能量对小梁网以及角膜内皮等非靶组织的损伤,提高超声能量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4级硬核老年白内障手术病例170例(174眼),年龄65~91岁,平均77岁;男92例(96眼),女78例(78眼),排除青光眼,葡萄膜炎,角膜变性及糖尿病等局部或全身性病。91例(94眼)术中对逸散的无效能量实施多维控制,即在脚踏板控制超声能量输出的基础上,通过控制乳化探头切面的位置、方向以及超声靶物相对位置对逸散的无效超声能量进行控制;另外79例(80眼)是单一脚踏板控制能量输出完成的回顾行对照组;对两组病例术后早期眼压及术后24小时角膜水肿的发生率进行对比。术后8~10小时眼压升高幅度以及术后24小时角膜组织水肿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分析逸散能量控制对小梁网及角膜内皮非靶组织损伤的影响,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的显著性标准为:P<0.05。
结果:逸散超声能量控制组病例术后8~10小时眼压升高幅度明显低于使用同等累积超声能量的对照组病例( t =2.069,P<0.05);术后24小时角膜组织水肿发生率亦低于使用同等累积超声能量的对照组病例。( χ2 =5.41,P<0.02),表明通过控制乳化探头的位置、切面方向以及超声靶物相对位置能够有效控制乳化过程中逸散的无效超声能量,减轻小梁网以及角膜内皮等非靶组织在乳化操作过程中受到的损伤。
结论:超声乳化能量的实际终端释放效应是一个具有三维特征的锥形能量场;本研究在脚踏板控制能量输出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通过调整乳化探头切面的位置、方向以及超声靶物的相对位置控制乳化操作过程中逸散超声能量的控制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超声能量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声明:本站独家报道,转载须标明来源“中华眼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