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讨论 泪液排出部在胚胎发育中逐渐形成,其中鼻泪管形成最迟,常常到出生时鼻泪管下端仍有一粘膜皱襞(Hasner瓣)部分或全部遮盖鼻泪管开口,一般在出生后数月内可自行开通。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完全,没有完成“管道化”,或留有膜状物阻塞是婴儿泪溢的主要原因[1],可单或双眼发病,泪囊若有继发感染,可出现粘液脓性分泌物,形成新生儿泪囊炎。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一般采用反复按摩促进其管道化和加压冲洗冲破残膜的方法,大部分病例均可见效[2]。但由于冲洗时水流要克服泪小管的阻力前进,进入泪囊后的水流并不是直接冲向残膜,而是要经过几次折返,水流到达阻塞部位时其实已无多大压力,所以对于一些残膜较厚的患儿仍需采用泪道探通的方法。根据多年临床治疗观察,我们认为>3mo患儿即可行泪道探通治疗。行新生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定,以防并发感染。(2)对患儿泪道冲洗应少量,以免引起患儿呛咳。(3)新生儿组织娇嫩,易损伤,操作不可粗暴,以免造成泪小管及泪总管的撕裂及划伤。(4)新生儿鼻梁骨未发育完全,多数呈低平状,进针时应顺其解剖方向进行。(5)伴有其他先天泪道阻塞患儿,不要强行探通。传统的探通术,一次性泪道探通后,因泪囊及鼻泪管处的炎症反应,使探通后的部位有可能发生再次阻塞,国内汪军等[3]报道泪道探通一次性成功率是84.1%。为了减少多次手术给患儿及患儿家长带来痛苦和麻烦,提高一次手术的成功率,我们于探通后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并保留3d,有利于局部粘膜的修复及窦道的形成,减少瘢痕粘连,术后的连续冲洗及局部用药,有利于预防感染及进一步巩固手术疗效。本方法用材简单易得、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惠延年.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5
2刘名皎,王开丽.钝锥头侧孔式新型泪道探针治疗婴幼儿泪囊炎156例.国际眼科杂志2007;7(5):1490
3汪军,费秀清,庞秀琴.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1;9(3):136137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