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前沿动态 → 科技成果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白内障人群的角膜散光分布

http://www.cnophol.com 2009-4-15 13:01:16 中华眼科在线

  2结果

  2.1相关性分析  经统计发现本研究中年龄、散光度数、性别、眼别各定量资料都为非正态分布,所以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是散光度数与年龄有显著的相关性,呈正相关(r=0.092,P=0.003),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散光度数有增大的趋势。散光度数与性别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281),也与眼别没有相关性(P=0.787)。

  2.2散光度数分布  对散光度数进行描述统计,结果是:24.8%的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度数<0.50D,而有41.8%的>1.00D,11.2%的则>2.00D。同时将年龄进行分层,≤40岁录入1,41~50岁为2,51~60岁为3,61~70岁为4,71~80岁为5,81~90岁为6,>90岁为7;将散光度数也分层,≤1.00录入1,1.01~2.00D为2,2.01~3.00D为3,>3.00D为4;对两者进行交叉分析,结果发现在<90岁的各年龄层大部分(>50%)的患者散光度数都分布在≤1.00D的范围,>90岁组则有55.5%的>1.00D,≤40岁组因样本量太小而不予以统计(表1)。

  2.3散光轴向分布  按上述Gimbel 方法对散光状态进行分类,将顺规散光录入1,逆规散光录入2,斜轴散光录入3;结果是: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类型中有40.6%的为顺规散光,51.0%的为逆规散光,8.4%为斜轴散光。随着年龄的增长,顺规散光所占比例越来越小(由41~50岁的66.7%减少为>90岁的22.2%),而逆规散光所占比例越来越大(20.0%~66.7%),而斜轴散光则没有很明确的趋势。组间构成比R×C表的卡方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40岁组因样本量太小而不予以统计(表2)。
  
  3讨论
   
  本研究发现散光度数的大小与年龄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增长,散光度数有增大的趋势,而且逆规散光所占比例最大,这与Attebo等[2]的结果吻合。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老年人的角膜组织结构特点决定的,他们的角膜大多存在老年性或退行性改变,角膜后面或角膜中央与周边曲率的差异有增大的趋势,而且角膜、巩膜都存在退行性变化,眼球壁张力的改变,眼睑压迫、眼肌牵拉、眼内压等因素也会对角膜弯曲度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散光状态的分布。
   
  本研究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膜散光轴向由41~50岁时顺规者占66.7%渐减少为>90岁的22.2%,逆规者由20.0%增长到66.7%,趋势明显。以10岁为一年龄阶段,各阶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Hayashi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日本人中角膜水平径向的曲度随着年龄增加明显变陡峭,年龄>70岁的老人中逆规性散光占主导地位。以往的研究还证实,随着年龄的增加,眼总合散光的轴向不断变化,年轻时顺规者占大部分比例,而老年人中则逆规者较多。综合文献上的报告可知,导致这种变化的生理因素有:眼睑压迫因素、眼肌牵拉因素、眼内压对角膜弯曲度的影响和晶状体散光发生变化等。不同个体晶状体与角膜的散光间有不同的调整模式,有补偿的形式,也有叠加的形式,即眼总合散光的组成既有角膜与晶状体互相抵消的部分,也有相加的部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其散光逆规程度也渐增加[4]。本研究结果提示,年龄增长时眼总合散光不断向逆规方向漂移的原因除晶状体的逆规散光外,角膜散光的逆规程度不断加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年龄较轻的患者,一般一定量的顺规散光对远视力的影响不大,可以不予处理。而对年龄较大的患者,逆规散光的处理可相对积极。目前国内多数手术医师一般都选择上方切口,术后愈合后使得垂直方向的角膜弯曲度变平,而水平方向的相对就变陡峭了,所以散光逆规的程度就增多了。有报道发现一定量的逆规散光对近视力有益,但过大了其远近视力都会受到影响[5]。在我们的研究中有24.8%的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度数<0.50D,而有41.8%的>1.00D,11.2%的则在>2.00D。这与Nichamin[6]回顾自己的白内障患者的结果相近,在他的研究中,10%的患者伴有>2.00D的散光,20%的伴有1.00~2.00D,70%的伴有<1.00D,约近1/3的患者需要矫正散光。而我们的研究中大约有40%的患者可能需要矫正散光。目前有很多种手术方法可以矫正患者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各种矫正方法都各有其优缺点:(1)白内障切口矫正散光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可矫正0.50~1.25D的角膜散光,但可矫正的散光范围较小,可预测性不强,而且术中术者可能要移动手术床或用变扭的手位进行操作[7];(2)散光角膜切开术(astigmatic keratotomy,AK)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应用较多的手术。AK的优点在于手术设备简单便宜,可仅做线状切开。该手术对各类屈光性手术后矫正后剩余散光也是较有效的方式[8]。但手术设计相对复杂,需要医生掌握较好的手术技巧及较全面的屈光知识。而角膜缘松解切开术(limber relaxing incision,LRI)是AK手术的一种变化形式,有报道可平均矫正2.06D的散光[9]。这两种方法操作简便,矫正范围大于手术切口矫正方法,但改变了角膜的正常结构,术后异物感明显,且存在预测性不强的缺点,常需做加强性手术;(3)复曲面人工晶状体植入(TORIC):目前可用的复曲面人工晶状体有两种柱镜度数,2.00D和3.50D,可分别矫正1.00~1.25D和2.00~2.50D的柱镜度数。其优点是预测性好,但也存在术前正确标记散光轴困难,散光矫正范围有限,术后人工晶状体可能发生转位等缺点;(4)角膜屈光手术:PRK大约能矫正约1.00~2.50DC的散光[10],LASEK是一种改良型的PRK手术,与PRK相比减少了屈光回退,Haze产生较少,术后视力恢复较快[11];LASIK是目前角膜屈光手术中最普遍的手术方式,与PRK和LASEK相比,其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手术的预测性也很精确[12,13]。但LASIK手术受角膜厚度等因素影响,且存在角膜瓣制作风险,同时价格相对较高,以及老年人术后眼压问题等并发症也限制了其广泛运用。目前对角膜散光手术矫正量的控制有一定难度, 其手术方式,手术切口、切口的位置、深度、范围与散光矫正量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我们在这部分人群中已采用多种方法对散光予以了处理。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白内障人群中大约有超过1/3的患者可能需要矫正散光,同时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散光度数有增大的趋势,而顺规散光也逐渐向逆规散光漂移。所以作为白内障医师应该重视患者散光的矫正,为患者选择合理的矫正策略,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首席医学网)(责编:zhang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白内障,角膜散光,矫正,角膜)的信息
      热门图文

    增加眼睛明亮度的八个

    张梓琳全新清新性感熟

    春季干性敏感肌养护高

    击破黑眼圈和干纹4大法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