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眼内新生血管是多种致盲眼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新生血管形成受多种因子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细胞因子。它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过复杂机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通透性增加。缺氧可诱导VEGF表达,VEGF通过NO的介导作用发挥促血管新生的作用。还有多种抑制和促进血管因子共同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目前,人们通过基因手段抑制VEGF及其受体达到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为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开辟前景。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成因子 新生血管 眼 眼内血管新生是在现存眼内血管系统中长出新生毛细血管的过程,是胚胎发育、伤口愈合及组织再生所必需。但同时也是多种致盲眼病的病理基础,如角膜感染、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等。血管新生严格地受促血管因子和抑制血管因子地平衡调控,并受到局部生理状态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新生血管形成涉及细胞外基质结构内皮细胞迁移、芽生周细胞补给和胞外基质重建。研究证明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中,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其中心介质。
1 VEGF及其受体在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VEGF最先是1989年从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体外培养液中提纯出来的血管内皮细胞(EC)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在含有血管结构的正常眼组织中有VEGF低水平分泌,它参与血管形成的生理过程,维持EC活性和稳定性,促进视网膜血管系统正常发育。VEGF在病理性血管形成过程中也是强有力的血管渗透因子,渗透作用大约是组胺的5000倍[1]。它能与EC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对EC发挥强烈的促分化和趋化作用,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2];它通过旁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使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外基质中,形成纤维蛋白凝胶等,允许和支持新生血管和基质细胞的内向生长,导致新生血管管腔形成[3]。VEGF的血管渗透性作用还包括对特定的内皮细胞有孔亚型的诱导和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重排。VEGF也是新生血管的存活因子,能诱导人内皮细胞抗调亡因子Bcl2和A1的表达[1]。 VEGF受体VEGFR1(Flt1)和VEGFR2(KDR)是血管内皮细胞VEGF信号的主要换能器,不仅与配体结合,也是VEGF活动的调节者。它们促使VEGF诱导酪氨酸磷酸化、化学趋化性、促进细胞有丝分裂、肌动蛋白重组及介导内皮细胞增殖分化的活性[4]。KDR和Flt1存在不同的信号传导通路, KDR是介导VEGF在EC中活性的关键受体,它的活化导致机体产生血管基底膜分解所需的蛋白酶及特异性整合素,最终引起细胞增殖和迁移[5]。Shih等[6]研究发现,正常小鼠在生后5d时Flt1与视网膜血管的定位一致,而KDR仅位于神经视网膜;Flt1mRNA自生后3d(早期血管形成)至生后26d(完全血管化)增加60倍,而KDR mRNA无显著改变。McLeod等[7]研究发现,KDR在狗正常发育的初级视网膜血管仅有微弱表达,高氧后则在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强烈表达,KDR抑制剂对正常发育的血管无影响,但能抑制玻璃体和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因此,在视网膜生理性血管形成过程中Flt1起主导作用;在病理性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KDR起更重要的作用。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