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卫生局 林德馨
解决好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五定”问题,才能达到医改的预期目的。
▲定性
确定医院的性质,这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前提和关键。救死扶伤的公益性是公立医院的本质属性,因此必须将其视为改革的方向。有人批评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去市场化”和“倒退”,这是极其有害的观点。市场化还是去市场化,这都不重要,因为那不过是手段和工具,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做对人民有利,对国家有利,对卫生事业发展有利。历史经验证明,医疗行业市场化是行不通的,不仅不符合中国国情,更不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顽疾。
▲定量
各地进行公立医院改革时,都应当根据本地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实际,确定出政府应当举办的公立医院的数量。然后,就可以按照科学布局的原则进行“定位”,即确定哪些医院为公立医院,并根据需要确定和安排好今后还要兴建多少新的医院的计划。之后,再按照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任务,积极进行公立医院的改革。
应允许社会资金进入医疗领域,实行多元化的医疗市场。这样既可以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还可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解决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但在很长的时期内,医疗市场的主体还将是公立医院。
▲定级
确定公立医院的级别,不是要明确它的行政级别,而是它的技术和规模等级。目前的情况是,许多医院为了追逐利益,盲目开展与其技术资质不相称的诊疗活动。所以,公立医院改革必须根据医院目前的人员、设备、仪器、技术等客观实际,按照卫生部已经制定的医院等级标准,认真、严格地确定其技术和规模等级。已经达到标准的,可以评定;没有达到标准的,限期达到或者按照实际情况重新确定等级。这是防范医疗风险和规范医疗市场的需要,也是改革的目标之一。
▲定人员
现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几乎所有的公立医院都存在着非业务人员多、技术过硬的人员少、人浮于事现象突出等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很难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达不到队伍精干,减少财务成本,增加效益的管理目标。科学制定医院的编制,合理确定医院的行政、业务、技术等各类人员比例,并严格按照岗位需要,配齐、配强人员,是改革的重要方面。
▲定投入
公立医院由谁来投入?当然应当由各级政府来兴办。这次改革必须明确公立医院的投资主体、投资额度及增长比例。在目前还不能做到“收支两条线”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可以制定出投入计划,逐年增加资金投入,待条件成熟时,再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在医改钱往哪投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应当从怎么样有利于解决看病贵问题出发来考虑和研究,不能仅仅看外国怎么样和理论上怎么说。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笔者更赞成把钱投入到供方,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切断逐利的链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