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球结膜瓣转位术的临床探讨

http://www.cnophol.com 2009-5-15 14:06:17 中华眼科在线

    翼状胬肉切除术是治疗胬肉最常用的方法。常规手术后复发率高,有报道复发率为24%~89%[1]。笔者采用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球结膜瓣转位术治疗原发性及复发性翼状胬肉,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1998年3月~2002年8月翼状胬肉患者共71例75眼,其中男30例(31眼),女41例(44眼);年龄38~79岁,平均56.4岁。均为鼻侧胬肉。原发性胬肉68眼,其中静止期29眼,进行期39眼;复发性胬肉7眼均为进行期,其中已2次手术2眼,再次手术时间间隔6个月以上。

    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1)表面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开睑器开睑,2%利多卡因注射于球结膜与胬肉组织之间,使结膜呈鱼泡样隆起,并稍加压迫;(2)从胬肉体上下两侧分别剪开结膜,用组织剪伸入切口在结膜与增生组织间钝性分离;(3)在翼状胬肉颈部沿角巩膜缘剪开球结膜并向内眦侧掀开,使胬肉组织充分暴露;(4)用弯组织剪伸入胬肉体与巩膜间作分离,在半月皱襞前剪断胬肉根部;(5)提起胬肉体部,自胬肉颈部向头部锐性分离,再用刀片在原胬肉头部附着处适当刮除,直至平整、光滑;(6)剪除部分球结膜,对近角巩膜缘巩膜上血管轻轻烧灼,并用刀片刮除,重复此操作直至角巩膜缘完全干净,平整;(7)在上方距角巩缘1mm处作一菲薄的带蒂结膜瓣,将带蒂结膜瓣转位并置于裸露的巩膜上,用10-0进口尼龙线间断缝合结膜瓣边缘,并适当固定几针于浅层巩膜上。上方球结膜创口予以暴露。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mg,包扎1天。术后每天换药。术后第1天开始滴典必殊滴眼液,第1周每日3次,后逐减滴眼次数,共1个月。术后7天拆线。

    2 结果

    术后反应轻微。66眼原胬肉附着处角膜光滑、透明而不留云翳;8眼留下浅层云翳。鼻侧球结膜平整,无粘连。取结膜瓣处2~3天即自行恢复,无新生血管。随访6个月~3年,原发性胬肉无复发,复发性胬肉复发1例(复发率1.33%)。此患者术后充血一直未退,术后第6天开始滴0.2mg/ml丝裂霉素溶液1周后充血仍未消退,术后2个月胬肉头部已侵入角膜面2mm。

    3 讨论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与许多环境因素有关,一般认为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主要是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其中紫外线辐射起着重要作用。长期受紫外线照射可引起P53肿瘤抑制基因突变而导致肿瘤形成,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未发现P53蛋白在翼状胬肉形成中发生作用。支持紫外线辐射学说,主要是流行病学及其发病与地区的关系[2]。

    药物治疗主要是用于控制翼状胬肉的进展,消除患者症状,却难以达到根治目的,最终仍需手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方式较多,许多学者通过改进手术方式来减少术后复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不能杜绝复发。近年来随着胬肉术中或术后局部应用抗代谢药物,使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但也引起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并发症,如表层角膜炎、虹膜炎、巩膜软化及眼部疼痛等,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

    以往的手术方式是先切下胬肉头部,向体部分离,最后切除胬肉根部。逆行切除术与其相比具有在术中胬肉组织保持原有张力,形态相对固定、界限清楚,有利于分离结膜,能更准确彻底清除胬肉组织[3]的优点。且对正常角膜组织损伤少。将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于原本裸露的巩膜上,能阻止新生血管向角膜面发展,从而减少胬肉复发。本组1例复发病例术后一直在野外从事矿石开采,且大量饮酒、吸烟是其复发的诱因。

    由于角膜表面及结膜下胬肉组织残留是形成胬肉术后复发的基础,而巩膜表层新生血管进入角膜创面是胬肉复发的根本原因[4]。因此要求我们手术时胬肉组织应切除干净,使角膜面平整而又尽量避免损害健康组织。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球结膜转位术容易满足上述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Chen PP, Ariyasu RG, Kaza V,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mitomycin C and conjunctival antograft after excision of primary pterygium. Am J Ophtalmol,1995,120:151-154.

    2 Onur C, Orhan D, Orhan M, et al. Expression of p53 protein in pterygium. Eur J Ophthalmol,1998,8:157.

    3 颜伟年.钟建光翼状胬肉逆行切除临床探讨.眼外伤与职业眼病杂志,1998,20(6):560.

    4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919.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翼状胬肉,结膜)的信息
      热门图文

    决定女人健康的14个部

    祛除鱼尾纹so easy

    增加眼睛明亮度的八个

    张梓琳全新清新性感熟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