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睫状体炎是指瞳孔失去正常的展缩功能,持续缩小,甚至缩小如针孔的一类疾病,类似于中医的瞳神紧小,起病急,病程在6周以内者为急性炎症,病程≥6周者为慢性炎症,其病因复杂,变化较多,且较易反复发作,若治疗失当,往往并发他症而失明。近年来,我院自拟银花复明汤加减配合常规散瞳,激素治疗本病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患者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2岁;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1天。临床表现为患眼畏光、疼痛、流泪、视力下降、瞳孔缩小如针尖状,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并睫状充血,房水混浊,角膜后KP,虹膜后粘连等体征。
1.2 治疗方法
1.2.1 散瞳 及时散大瞳孔,防止虹膜后粘连,缓解睫状肌痉挛,减轻水肿与疼痛。
1.2.2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减少渗出。
1.2.3 银花复明汤 双花15g,公英15g,桑白皮12g,花粉10g,知母12g,蔓荆子12g,黄芩12g,枳壳9g,黄连12g,龙胆草12g,生地12g,荆芥10g,防风10g,甘草6g。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5天为1个疗程。
1.3 治疗结果 经2个疗程治疗后,仅2例因发病2~3个月留有虹膜后粘连并发症,视力恢复不理想,疼痛、畏光、流泪症状消失,32例患者各种症状及体征消失,视力恢复在0.6~1.0之间。
2 讨论
本病又称前葡萄膜炎,绝大多数属内源性,与风湿性关节病、溃疡性结肠炎、结核病、尿道炎等有关。由于虹膜睫状体的三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睫状肌痉挛性收缩和水肿组织压迫引起患眼畏光、流泪、疼痛,由于房水混浊,黄斑水肿可使视力明显下降,如治疗不及时,虹膜与晶状体形成虹膜后粘连,瞳孔膜闭,虹膜膨隆,低眼压及眼球萎缩等并发症。临床常规治疗药物散瞳,糖皮质激素结膜下或眼球筋膜下注射、口服、静脉给药[1]。据研究,本病初期应用激素是必要和有效的措施,但长期使用激素副作用大,视功能改善困难,且应用激素易引起血压和血糖升高,故原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禁用。本病起病较急,中医认为多因肝胆火炽,肝经风热引起风热交攻,邪循经上壅于目所致,故本方选用双花、公英、知母、龙胆草、生地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清肝明目。桑白皮、黄芩、黄连、防风、荆芥等祛风燥湿、利水明目,并可随证加减;肝经风热加丹皮、柴胡以清泻肝热;风湿夹热者则加羌活、黄柏、栀子、厚朴、茯苓以清热祛湿;肝肾阴虚者加枸杞、菊花以滋阴补血、益精明目,临床治疗结果表明,该方对治疗虹膜睫状体炎总有效率为85.3%(治愈率70.8%),临床疗效明显,方法简单,又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葛坚.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0-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