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甲酸纳米粒滴眼液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
|
http://www.cnophol.com 2009-5-22 10:28:04 中华眼科在线 |
3 讨论 PCO,是目前白内障手术后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生、移行、化生为成纤维细胞而引起。此外,虹膜及睫状体上皮细胞、炎症细胞亦可通过细胞化生以及纤维蛋白的渗出参与PCO的发生[2] 。后发性白内障一旦形成,其治疗目前多采用YAG激光后囊切开术,除需要较昂贵的激光设备外,还存在一些并发症,如黄斑囊样病变、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且激光有可能损伤人工晶体,因此,后发性白内障严重影响白内障手术复明的效果,其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RA又称维A酸、维生素A酸、维生素甲酸、视黄酸,它是感光细胞的中间代谢产物,也是维生素A在体内的自然衍生物。现在认为,RA可以与细胞质的RA蛋白(CRABP)结合形成复合物,再与核上的RA受体(RARs)结合,通过激活核受体使其构象发生改变,使其具有与基因调控区域上的特定DNA序列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从而调控基因表达,在细胞的生长、分化、细胞生理凋亡等方面起重要作用[3] 。RA可以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人类晶状体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4] 。在眼科,RA主要用于增殖性病变,如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干燥性角膜病、结膜角膜瘢痕性疾病等的治疗。 本实验结果表明,术后12周对照组晶状体后囊膜中央部有多层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大量成纤维细胞,而且还混有淋巴细胞等,而RA用药组晶状体后囊膜较透明,光镜检查晶状体中央后囊膜无明显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炎症细胞附着,眼内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按Odrich后发性白内障评分法[1] 进行观察,用药组的PCO程度低于对照组,300μg・ml -1 和700μg・ml -1 两种药物浓度组的PCO程度差异无显著性。作者对RA纳米粒滴眼液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文章待发)发现,300μg・ml -1 和700μg・ml -1 RA纳米粒滴眼液滴眼后3h在房水中达到最高药物浓度,分别为(1.017130±0.001667)μg・ml -1 和(1.038313±0.002624)μg・ml -1 ,均达到了以往体外实验[4] 证实的RA抑制细胞增殖的10 -8 ~10 -5 mol・L -1 (3×10 -3 ~3mg・L -1 )的有效浓度范围,但RA纳米粒滴眼液的最低有效药物浓度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后发性白内障病变程度和组织病理学两方面的结果都说明,RA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关于药物副作用,术后大部分兔眼都有轻度角膜水肿混浊现象发生,所有角膜水肿混浊在术后7d均恢复透明,用药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RA对角膜无明显损害。本研究还显示,所有兔眼术后前房炎症反应情况都较轻微,3组之间无显著差别,并且组织病理学检查虹膜、睫状体均未见慢性炎症反应,说明RA对眼组织无致炎作用,对房水循环无明显影响。 目前已经有将含有RA的灌注液用于白内障手术之中的临床研究以及术中植入RA修饰的人工晶体的实验研究,均发现RA可以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且对眼组织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5] 。但是上述研究中RA只能单次应用,术后一段时间RA将完全代谢消失,不能起到长时间抑制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作用。本研究所用的RA纳米粒滴眼液可以方便地长期使用,使房水中药物能够一直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从而起到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作用,非常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ODRICH MG,HALL S J,WORGUL B V,et al.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experimental analysis[J].Ophthalmic Res,1985,17(2):75.79. [2]MURRAY T G,STERN W H,CHIN D H,et al.Collagon shield heparin delivery for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fibrin[J].Arch Ophihalmol,1990,108(1):104.106. [3]ROBERTS A B,SPOM M B.Cellular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of the retinoids[A].SPORNM B.The Retinoids[M].Orlando:Ac-ademic Press Inc,1984.210.213. [4]CAMPOCHIARO P A,HADSETT S F,CONWAY B P.Retinoic acid promotes density dependent growth arrest in 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 cells[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1991,32(1):65.69. [5]夏小平,王宁,易小灵,等.维甲酸抑制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3):177.179. 上一页 [1] [2] |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维甲酸,纳米粒,晶状体上皮细胞,后发性白内障)的信息 |
|
热门图文 |
|
|
|
|
健康新看点 |
|
健康多视点 |
|
图话健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