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病例分析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双眼葡萄膜炎合并HIV和梅毒感染患者1例的护理

http://www.cnophol.com 2009-5-27 10:32:05 中华眼科在线

    【摘要】  报告1例双眼葡萄膜炎合并HIV和梅毒感染患者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消毒隔离的护理、专科护理等,由于采取了适宜的防护措施,未对病房造成不良影响,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均无交叉感染,经积极治疗,患者好转出院。

    【关键词】  葡萄膜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护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于2007年9月5日收治1例双眼葡萄膜炎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感染患者,由于采取了适宜的防护措施,经积极治疗,患者于2007年9月14日好转出院,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35岁,缘于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前闪光感伴视物模糊3个月,左右眼先后发病,以左眼为重,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双眼葡萄膜炎”给予激素等治疗,左眼症状稍有好转,近1个月来,右眼症状逐渐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求诊我院,门诊拟“双眼葡萄膜炎”为诊断收住院。查体: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VOD指数/10cm(无法矫正),VOS 0.1(-4.0DS→0.5),双外眼正常,角膜透明,前房中等深Tyndall(-),瞳孔等圆,直径4mm,对光反射有,晶体透明,双眼玻璃体点状混浊,可见絮状飘浮物,以右眼为甚,右眼底窥不清,左眼视网膜平,视乳头色红,较模糊,黄斑中心凹反光弥散,眼压正常。查眼球B超,双眼玻璃体混浊机化,左眼玻璃体后脱离,查骶髂关节片正常,查Aso、CRP、IgG、IgA、IgM、RF、HbsAg、HLB27,血沉均阴性,查IgE173IU/ml↑,查RPR(+)滴度1:32,TPPA(+),经皮肤科会诊,确诊为隐性梅毒,给予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治疗,查酶联免疫法初筛实验HIV抗体阳性,后经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确诊为艾滋病 (AIDS)。通过进一步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到患者10余年前有嫖娼史。入院后给予激素、营养神经、消炎、促进玻璃体混浊吸收等治疗,患者眼部病情好转,准予出院,门诊继续治疗、随访,并定期到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治疗。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2.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多与患者沟通,近距离地接触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需要以及困难,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其“别人嫌弃”的心理和被歧视感。另外,给予患者极大的关心、爱护与帮助,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艾滋病、梅毒及葡萄膜炎疾病的相关知识,保护患者的自尊心,使其缓解心理压力,正确面对现实[1],逐渐增强安全感,解除患者对未来的恐惧和绝望,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2.1.2  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家属得知患者的真实病情后,常常责备患者,表现出愤怒与厌恶,疏远患者,很可能选择离婚,HIV感染者将被遗弃、歧视等[2],使病人倍感孤独,过分自责,使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大,不利于治疗的实施。AIDS患者面对着肉体和精神的巨大挫折,他们最需要来自家庭、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此时应尽量说服家属来探视,为他们介绍AIDS的传播方式和隔离措施,家属的宽容对待,尤其是消除歧视,才能使患者接受命运的挑战,勇敢地面对病魔,积极地面对生活压力和挑战。

    2.1.3  在心理护理中言语是最好的工具[3]  对此类患者与对其他患者一致,在同患者的交谈中自始至终不能产生厌烦情绪,注意传递情感技巧,使之感到自己虽身患疾病,却得到了尊重,从而倍感亲切,增强了信任与安全感。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2.2  消毒隔离  由于HIV、梅毒都能通过血液及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护理上尤其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将患者置单人间,严格控制探视,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4]。各种护理与治疗用物固定使用,单独消毒处理,床单位及地面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排泄物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后弃之。衣物开水烫洗、阳光暴晒,污染床单、被服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后再洗涤,严重污染及无经济价值的可燃性污物装入污物袋内焚烧处理。最好使用一次性物品及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采血针等,用后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外袋上用红色记号笔写明“注意传染性”字样。出院后,房间按终末消毒处理。

    2.3  加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2.3.1  职业性的自身防护  由于HIV、梅毒传染性极强,加之首次接触AIDS病人,医护人员有一种恐惧感。通过艾滋病、梅毒相关知识的学习,不致盲目恐惧。操作尽量集中,严格规范,避免误伤自己。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被污染的物品时戴手套、穿隔离衣。若医护人员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更应注意患者分泌物、渗出物的感染威胁[5],必须戴双层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扔进耐刺的锐器盒内,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标本应有艾滋病标志,专送检测,避免送检过程中造成污染,标本用过经消毒处理后再弃掉。

    2.3.2  患者家属的防护  征得患者同意后,将患者的病情告知家属,做好相应的隔离防护,如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戴手套,洗漱用具、食具分开使用等,另外,性传播是HIV、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他们的性伴侣是HIV、梅毒传播的高危对象,必须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同时给予家属心理支持。

    2.3.3  患者的防护  作为医护人员不仅要积极的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而且从内心及言语行为上要做到尊重和不歧视患者,为患者保密[6],不在病区公共场所议论患者的病情,“内紧外松”,防止病区其他患者产生恐惧感和歧视患者。

    2.4  专科护理  (1)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及剂量,观察药物副作用。糖皮质类固醇给药时间应在每日晨7~8点,观察胃肠道反应、继发感染、高血压、高血糖等副作用。应用免疫抑制剂,观察有无尿少、血尿,结膜、眼底、齿龈出血,胃肠道反应等。非甾体消炎药在饭后半小时服用,观察胃肠道反应及有无肝肾功能损害。(2)充分散瞳,用1%阿托品滴眼液点眼后要压迫泪囊2~3min,以免中毒。(3)饮食护理  由于HIV相关细胞免疫缺陷,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加之应用激素等胃肠道反应药物,因此,护理上通过加强营养,调整饮食结构来改善症状,增强机体抵抗力。给予含钾、低盐、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清淡、温热、易消化的软食或流质,如牛奶等,可保护胃黏膜。(4)病室光线宜暗,病人戴有色镜,减轻畏光、流泪等症状。

    2.5  出院指导   (1)坚持用药,巩固眼病疗效。讲解用药具体时间、方法、剂量,按医嘱减量、停药。1周后复查,以后每月复查1次,病情稳定后,每半年或1年复查1次,以后定期复查。如出现眼红、痛、胀、视力突然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诊。(2)告知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预防感冒,避免受凉;不到人多的地方,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定期接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访视,积极治疗。告知家属关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与患者的血液、体液隔离。

    眼科近几年来在收治的患者中陆续发现多例梅毒感染者,但同时患有艾滋病尚属首例,医护人员都很紧张,科室立即组织学习相关知识,制定紧急预案。通过学习,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逐渐了解、掌握,经历了紧张、害怕、接受的过程,不再害怕、恐惧,能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并认识到只要做好严密的消毒隔离,进行必要的自我防护,AIDS并不可怕。

   【参考文献】

1 李现红,何国平,王红红.艾滋病相关羞辱与歧视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79.

2 李士宝,李海涛,张庆伟.浅谈艾滋病预防中的伦理道德问题.预防医学论坛,2005,11(3):374-375.

3 张黎明.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探讨(上).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73-79.

4 左玲燕,郭娜,李太生,等.23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39.

5 张秀华,扬云芬.艾滋病合并多系统损害的分析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29.

6 李现红,何国平.HIV感染者、社会人群及医护人员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互相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78-180.

(来源:互联网)(责编:duzhan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葡萄膜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护理)的信息
      热门图文

    今夏最抢镜的火辣活力

    学化性感眼妆让诱惑电

    决定女人健康的14个部

    祛除鱼尾纹so easy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