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分的告知和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部分患者的焦虑是由于他们对于所患疾病缺乏了解和基本认识。因此,医师首先应以平稳的语气,给患者以治愈疾病的希望,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并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在心理上接受医方提供的信息,有利于进一步检查与治疗措施的实施。在患者情绪稳定的基础上,向他们介绍关于疾病的一些常识,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必须向患者解释治疗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频繁更换医师、医院,使治疗缺乏连贯性,不仅不利于疾病诊治,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加重经济负担。对于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这一状况,医方也应承担部分责任。在患者首诊时,医师应将疾病的自然病程及预后告知患者。除了大力普及多种眼病的医疗常识以外,首诊医师有责任耐心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展特征,让患者充分认识到坚持长期随访、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疾病专科化治疗及建立起良好的随访制度,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防止病人的流失。
2.低视力和盲患者,需要特别关爱
由于技术水平所限,目前仍然有相当多的眼科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的视功能很差。这些患者的心理状况是很复杂的,表现也各异。有些患者情绪低落,对家人、医师态度冷漠,对于治疗缺乏信心;有些患者情绪变得相当不稳定,暴躁易怒,往往使身边的人受到伤害;而另一些患者则表现出对他人的过分依赖,不愿意自己独立面对现实和作出决定。这些低视力、盲的患者,他们所承受的痛苦是正常人无法想象的。因此,他们需要医方、家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关爱。作为医方,应当主动与患者沟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唤起他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便民措施,使其方便就医。对低视力患者应鼓励他们进行视觉康复治疗及低视力矫正,努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3.做好围手术期医患沟通
眼科属于显微手术科室之一。手术复杂、种类繁多,不可避免有一定比例的医疗意外和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围手术期是医患矛盾较为集中的时间段。做好围手术期的医患沟通有其现实意义。
1)术前,患者往往表现出对手术的恐惧及由于对预后的不确定而表现出过分焦虑。在患者面前所有医疗小组成员应保持意见一致,所表达的应该是集体讨论、慎重提出的治疗方案,切忌某些医师不假思索地在患者面前表达自己并不成熟的观点,如果与其他医师提出的方案不同,会造成患者的不理解,不利于正常医疗工作的进行,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要特别重视术前谈话的作用,内容要详细而明确,并以书面形式保存。
2)术中,手术医师应谨言慎行,尽可能保持手术室的安静,不应聊天、玩笑,这会使患者认为自己不被重视。如必须向患者告知,应态度明确,以免引起患者的恐慌。如需要临时采取某些措施,应尽可能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3)术后,多数患者需要对手术眼进行包扎,部分患者需要双眼包扎,有的还必须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以利于康复。术后疼痛也是造成患者焦虑不安的重要因素。医方应主动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抚;注意观察眼部体征,积极处理并发症,减少术后疼痛;对于老年体弱的患者应注重他们全身情况的变化。总之,应取得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争取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对于需要进一步治疗或二次手术的患者,应坦诚相告,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晓之以理,以赢得患者的理解,便于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