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角膜热烧伤是平时和战时常见的眼外伤,由于角膜损伤大多较为严重,治疗较为棘手,若治疗不当,预后不良。近年研究表明,药物治疗的优势体现于角膜深层结构受损前,手术治疗的优势则体现于角膜即将穿孔和穿孔后。本文拟就本病近年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角膜;热烧伤;治疗
Overview on the treatment of corneal burn
YanXian Li1, Bei Li3, Ping Wei2
1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2Department of Burn, Sichuan Fire Armed Police Corps Hospital, Chengdu 610072, Sichuan Province, China;3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No.416 Hospital, Chengdu 610051, Sichu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corneal thermal burn is a common eye injury in peacetime and wartime,as the most serious corneal damage,its treatment is difficult,and it will lead to a poor prognosis without being treated properly. In rencent year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advantage of the drugs treatment reflects before the deep structures damage of cornea ,and the advantage of the surgeries treatment embodies in the forthcoming perforation and perforation of cornea.Both drugs and surgeries treatments study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is summarized below.
KEYWORDS:corneal; burn; treatment
Li YX, Li B, Wei P. Overview on the treatment of corneal burn. Int
J Ophthalmol(Guoji Yanke Zazhi)2008;8(11):22932295
0引言
角膜热烧伤是指高温铁水、沸油等(直接)接触性损伤角膜,或凝固汽油弹、火焰喷射等导致角膜损伤。热损伤首先累及角膜上皮细胞层及前弹力层,然后可导致基质纤维变性坏死,当损伤累及内皮细胞层则角膜发生水肿,最后直接导致角膜溃疡和穿孔,修复期则瘢痕形成并伴有新生血管长入。现就近年角膜热烧伤治疗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药物治疗
1.1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在角膜热烧伤的修复过程中,有较多的新生血管长入角膜,这些新生血管有碍于角膜的透明性,是直接影响视力的原因之一。而在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中,广泛存在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起着主要作用[1]。因此,局部应用新的抗VEGF药物,如贝伐单抗滴眼液(Bevacizumab)可通过特异性的中和抗VEGF抗体,竞争性的结合VEGF,从而抑制VEGF活性,达到有效地抑制角膜新生血管长入,恢复角膜透明和视力的目的[2]。
1.2纤维连结蛋白(FN) 纤维连结蛋白(Fibronection,FN)是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间粘连的一种高分子糖蛋白,有利于角膜损伤的修复,它与同样存在于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IGFBP)、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以及血清中所有的PDGF异构体相互作用,促进组织的修复及角膜细胞的迁移[2]。因此,FN在热烧伤后角膜上皮的修复中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多使用FN滴眼液,研究表明它对角膜上皮缺损者安全、有效[4]。
1.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s)是一类锌依赖性内肽酶[5],它能特异性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导致角膜结构的破坏,而其抑制剂可以抑制其活性,减轻角膜溶解[6]。又有研究表明,局部应用MMPs抑制剂对角膜新生血管也有一定抑制作用[7,8]。MMPs抑制剂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组织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剂、合成的MMPs抑制剂、转化生长因子β等。其中,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四环素类眼膏,在眼表热烧伤中应用,不失为一种选择[9],它既可阻止角膜溶解,又可预防感染及角膜新生血管。
1.4表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与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均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可促进细胞繁殖及角膜上皮化,对角膜上皮的再生、角膜基质层和内皮层的修复均有促进作用。Singh等[10]首先将EGF用于眼部烧伤的治疗,经观察EGF治疗烧伤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完全愈合,对照组角膜中央上皮未能修复,在治疗中停用EGF后,原愈合上皮重新脱落。Singh以后的研究结果又证实,EGF能促进碱烧伤后角膜上皮的创伤愈合,但对细胞粘附无作用,因而不能防止复发性上皮糜烂和继发性上皮脱落的发生。所以,EGF与具有粘附特性的透明质酸钠联合应用效果较理想[11]。而对于bFGF的研究表明,它不但能促进角膜上皮修复,而且能延缓或减轻角膜上皮再脱落[12],这使得bFGF在临床上的应用优于EGF。
1.5皮质类固醇 动物实验表明,皮质类固醇对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有明显抑制作用,在烧伤后早期全身使用可降低角膜溃疡穿孔率,抑制炎症活动,减少新生血管形成,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13]。但在烧伤1wk后使用不仅不能减轻溃疡,反而促进其发展,因为皮质类固醇同时抑制了成纤维细胞的再生,从而阻止了胶原纤维的合成[14]。以此认为,受伤后1wk内为使用该类药物的安全期。研究表明,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可能更有利于治疗患者的眼部烧伤[15]。
1.6维生素C 一般认为,角膜在胶原合成过程中成纤维细胞摄取赖氨基酸和脯氨酸,然后合成胶原肽链,而赖氨基的羟化过程必需有抗坏血酸参与,因此,在角膜修复的过程中维生素C有重要作用。但Phan用加热至150℃、415mm 直径的灼器烧灼兔角膜2s,分别于结膜下、皮下、腹腔注射维生素C,发现无论哪种给药法均未能使溃疡及穿孔率下降,房水维生素C含量仅在结膜下注射组升高,且未改变临床效果,同时,他还认为热烧伤后超生理水平的维生素C可能提高中性粒细胞进入实质的机会,加速角膜崩解[16]。故维生素C的应用值得商榷。
1.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可以减轻烧伤后、角膜溃疡时眼部的炎症反应,以兔为动物模型的动物试验为此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17]。同时,研究表明卡托普利还可以有效地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并且球结膜下注射较全身应用更有效,抑制金属蛋白酶活性可能只是治疗机制之一[18]。但其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