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闽 杨志焕 王正国 刘少章 李晓炎
摘 要 目的 探讨冲击波对家兔眼后节组织的损伤特点和致伤机制。
方法 采用BST-Ⅲ型生物激波管复制可进行量效关系研究和较接近临床实际的眼冲击伤模型,建立以压力峰值为(429±38.80) kPa和(834±6.47) kPa的轻、重伤两组伤型。在伤前对照、伤后0.5,3,6和24 h 5个时相点,观察眼部伤情,测定脉络膜血流量、视网膜电图,荧光眼底血管造影,观察其病理及超微结构,重点动态观察了伤后早期眼后节组织损伤的变化过程。
结果 在眼冲击伤早期,眼底组织、脉络膜微循环和视觉功能的损害均严重。
结论 冲击波造成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的直接损伤和脉络膜血流量减少是导致视觉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创伤,冲击;眼损伤;视网膜电描记术;荧光素血管造影术;脉络膜血流量
眼冲击伤在战时及平时均是一种较常见的损伤。随着现代武器的不断发展更新以及听器和胸部得到相应的防护,眼冲击伤的防治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目前国内外研究大多数是报道眼部爆炸伤的临床特点,对眼冲击伤的深入细致研究报道极少,尚未见把视功能、微循环和超微结构结合研究的报道。笔者利用生物激波管复制眼冲击伤的实验模型,探讨不同强度的冲击波对眼后节组织损伤的特点、量效关系及对视功能和微循环的影响,为临床眼冲击伤的早期救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及分组
健康无眼疾白色家兔48只,杂色家兔38只,雌雄不拘,体重为2.2~2.8 kg,随机分成轻伤组和重伤组,于伤前及伤后0.5,3,6,24 h检测各项指标。动物用质量浓度为15 g/L的戊巴比妥钠耳缘静脉麻醉(30 mg/kg)。
家兔麻醉后,将实验眼用BST-Ⅲ型激波管正向致伤。筛选出轻、重两种伤型的冲击波压力值作为致伤条件。轻伤型:压力峰值(Pm)(429±38.80) kPa,正压持续时间(Tm)(8.9±1.79) ms,激波源距4 cm;重伤型:压力峰值(Pm)(834±6.47) kPa,正压持续时间(Tm)(6.6±1.65) ms,激波源距3 cm。
二、检测指标
1. 眼部伤情观察。
2. 脉络膜血流量(CBF)测定:用日本产PHG-300末梢组织血流仪作氢清除法伤眼脉络膜血流量测定,仪器自动描记的曲线用公式BF=69.3/(T/2)(ml。min-1。100 mg-1)算出血流量。
3.视网膜电图(ERG):用国产OEMDS-Ⅲ型电生理仪测定伤眼和对照眼的ERG。
4.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选用杂色家兔,随机分组,伤前双眼散瞳,伤后用日本产Topcon wT-3眼底摄像机造影拍摄(用质量浓度为100 g/L的荧光素钠按0.5 mg/kg耳缘静脉注射造影)。
5.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1)光镜:所取的伤眼眼球标本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拍照。(2)透射电镜:伤眼后极部组织标本按常规电镜制样,观察,照相。
三、统计学处理
所有的计量结果均以±s表示,采用美国EZSTAT统计程序中的t检验处理。
结果
一、临床表现
眼冲击伤后,轻、重伤两组的伤眼均有明显的结膜充血水肿和气肿,重伤组结膜穹窿部破裂,眦角破裂者较多,角膜上皮剥脱,弹力层水肿,瞳孔缩小,房水闪光阳性,晶体前囊破裂,视网膜后极部可见不同程度范围的水肿,视网膜及视乳头血管扩张,有脉络膜出血和玻璃体内出血。2只视神经断裂、眼球脱出,1只眶后壁骨折并眼球内陷,2只眼球后壁破裂,1只眼球碎裂。
二、CBF
轻伤组在伤后0.5 h,CBF明显减少;伤后3~6 h的CBF增加,尤以3 h最明显,伤后24 h又明显减少。重伤组除伤后3 h的CBF同伤前水平外,其余各时相点与伤前比较均有明显减少。两组间比较,在3~6 h时相点轻伤组为快相,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在0.5 h和24 h,两组间的CBF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见表1。
三、ERG
自伤后0.5 h,轻、重伤两组伤眼的a、b波波幅值明显下降,a波峰潜时延长,同伤前比,a、b波波幅在24 h内处于低平状态。两组健眼的a、b波波幅值伤后也有下降,但在24 h后逐渐恢复。
1. 两组伤眼的a、b波波幅值各时相点与伤前比较:伤后两组均明显低于伤前(P<0.01),伤眼a波峰潜时比伤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P<0.05,P<0.01)。
2. 两组伤眼与对侧健眼比较:两组伤眼的a、b波波幅值在各时相点均明显低于健眼(P<0.01)。轻伤组伤眼的a波峰潜时与健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重伤组则不明显(P>0.05)。
3. 两组伤眼组间比较:在同一时相点上,两组伤眼的a、b波波幅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的a波峰潜时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
4. 两组的健眼伤前伤后比较:伤后两组的健眼a、b波波幅值均也有明显下降,与伤前比较,b波波幅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波波幅值仅在0.5 h(P<0.05)和3 h(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四、FFA
伤后轻、重两组的FFA早期摄像中,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后极部脉络膜荧光充盈迟缓或缺损。伤后3 h和6 h的造影中可见视神经乳头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两组在造影的后期,玻璃体内有不同程度的荧光素渗漏,尤以重伤组更为明显,因玻璃体内荧光素渗入的增多以致眼底无法窥视。在可见的眼底中,视网膜后极部可见片状荧光渗漏区、视神经乳头均呈强荧光相。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