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文献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屈光矫治方式对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http://www.cnophol.com 2009-7-28 10:28:15 中华眼科在线

    作者:马小力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临床医院 眼科,辽宁 沈阳  110001;

    【摘要】  目的 探讨屈光矫治方式对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近视眼患者213例,根据日常屈光矫治情况分为框架眼镜组(58例),角膜接触镜组(49例),屈光手术组(74例),未矫正组(32例)。另有正视组55例。采用近点尺测定各组单眼调节幅度。结果 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在未矫正组、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屈光手术组和正视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矫正组单眼调节幅度低于正视组、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和屈光手术组(P<0.01);角膜接触镜组和屈光手术组单眼调节幅度与正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日常近视矫治方式对近视眼患者的单眼调节幅度存在影响。屈光矫治有利于维持近视眼患者的正常单眼调节幅度。

    【关键词】  近视 调节幅度 屈光

    调节是眼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指正常眼或经屈光矫正后的人眼能通过改变眼的屈光状态,使眼前不同距离的物体能清晰地聚焦在视网膜上的能力。已有众多研究表明,近视眼的单眼调节幅度低于正视眼[1-2]。近视眼有多种屈光矫治方式,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等。近视眼患者日常是否矫治及所采取的不同的屈光矫治方式,对其调节能否会产生影响,尚少见详尽报道。因此,本研究由此入手,探讨屈光矫治方式对近视眼患者调节功能的影响及其内在联系,以进一步阐明屈光矫正对近视眼治疗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我院屈光门诊就诊者及其非直系亲属,被测者具备以下条件:年龄为18~30岁,无全身疾病,内外眼无器质性病变,无屈光参差、显性斜视、弱视,有黄斑中心凹同时视。近视眼患者213例,其中男102例,女111例,散光<2.0 D,最佳矫正视力≥0.8。根据屈光矫治方式分为:框架眼镜组,58例,全矫框架眼镜配戴2年以上,每周戴镜≥5 d,每天戴镜≥8 h,近2年无隐形眼镜配戴史;角膜接触镜组,49例,全矫角膜接触镜配戴2年以上,每周戴镜≥5 d,每天戴镜≥8 h;屈光手术组,74例,于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2年以上,目前屈光度为-0.5~+0.5 D,裸眼视力≥0.8;未矫正组,32例,从未戴过或近2年以上未戴矫正眼镜。另有正视组55例,其中男21例,女34例,屈光度为-0.5~     +0.5 D,裸眼视力≥0.8。

    1.2  方法

    1.2.1  屈光度的测定  用0.1%美多丽-P麻痹睫状肌后,采用日本Topcon 8100 型电脑验光仪测量左眼屈光度3次,转换为等效球镜后取平均值,确定屈光度。

    1.2.2  单眼调节幅度的测定  于散瞳后1~2个月测定,遮盖右眼[2],使用调节尺测定调节近点。近视眼患者配戴全矫角膜接触镜,以角膜顶点为原点。在明亮的室内光照明下,采用标准近视力表,以30 cm处最佳近矫视力所在行作为视标。将视标由远至近沿视轴缓慢移动,在视标变为持续性模糊后继续将其向前移动少许,然后远移视标,将视标再次变为清晰的点作为调节近点判断点,该点至原点距离为调节近点距离。每例最少测3次,取平均值计算单眼调节幅度。

    单眼调节幅度计算公式:A=1/s(A:单眼调节幅度;s:调节近点距离)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t检验,变量用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年龄和屈光度

    2.1.1  年龄  正视组、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屈光手术组和未矫正组年龄经F检验,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P>0.05)。见表1。

    2.1.2  屈光度  正视组屈光度为(0.14±0.05)D,近视眼屈光手术组屈光度为(0.22±0.12)D,经独立变量t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近视眼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未矫正组和屈光手术组术前的屈光度经F检验,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2,P>0.05)。

    2.2  单眼调节幅度  正视组单眼调节幅度为(9.37±1.25)D。近视眼未矫正组、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和屈光手术组的单眼调节幅度分别为(7.23±1.08)D、(8.16±1.07)D、(9.42±1.51)D、(9.60±1.04)D,经F检验,近视眼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40.52,P<0.01)。未矫正组单眼调节幅度低于正视组、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和屈光手术组,且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框架眼镜组单眼调节幅度低于正视组、角膜接触镜组和屈光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接触镜组和屈光手术组单眼调节幅度与正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调节幅度与测量的原点参考平面  眼调节幅度有主、客观等多种测量方法,在目前调节幅度的各种测量法中,绝大多数患者选择框架眼镜作为屈光矫正方法,并把眼镜平面作为其调节原点的参考平面。但由于框架眼镜存在镜眼距,眼镜平面的调节力并不能等同于眼调节力(眼调节力应以主点为原点进行判断,为简化计算,也可用角膜平面来代替),两者之比为[3]:

    A/Ag=1-2dP(A:眼调节力;Ag:眼镜平面的调节力;d:镜眼距;P:框架眼镜屈光度)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近视眼实际的眼调节幅度低于眼镜平面调节幅度,而远视眼实际的眼调节幅度高于眼镜平面调节幅度。也就是说,如果把眼镜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即使具有同样的眼调节幅度,近视眼测得的表观调节幅度偏高,而远视眼偏低,存在较大的测量系统误差[4-5]。以-8.0 D的近视眼为例,如镜眼距为12 mm,以眼镜平面为原点测得的近点距离为8 cm,这样其眼镜平面调节力即表观调节力为:1/s=1/0.08=12.50 D;而其实际的眼调节力则为:A=1/s(1-2dP)=1/(0.08+0.012)(1-2×0.012×(-8))=9.12 D,两者相差3.38 D之多。

    为克服此系统误差,可以采用角膜接触镜矫正检查法[4-5],消除镜眼距的影响。故在本研究中,我们选用了角膜接触镜矫正的方法,以获得真实的眼调节幅度。

    3.2  屈光矫正方式对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未矫正组、框架眼镜组的单眼调节幅度低于正视组,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其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未矫正近视眼在视近时使用调节较少或根本不用调节。同样,如前所述,框架眼镜矫正的近视眼因镜眼距的存在,调节需求也有所下降[3]。因为调节需求降低,睫状体的调节功能得不到足够刺激,睫状肌长期废用可发生废用性肌无力甚至引起退行性改变,导致单眼调节幅度下降。已有研究证明,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眼,睫状体的体积缩小甚至发生纤维化[6]。

    本研究发现,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和屈光手术组的单眼调节幅度均高于未矫正组,而且屈光手术组和角膜接触镜组的单眼调节幅度与正视组差异无显著性。这可能是因为未矫正近视眼在视近时使用调节较少或根本不用调节,而近视眼经矫正后需要动用更多的调节力以满足视近物的调节需求,特别是配戴角膜接触镜或是屈光手术后,对近物的调节需求量与正视眼基本相同[3],而持续适量的调节需求的增加相当于对眼的调节系统进行了训练[7],可使近视眼患者单眼调节幅度增加并可能恢复正常。因此,从调节功能角度来看,近视眼患者屈光矫治有利于恢复和维持眼的正常调节功能,为近视眼的矫治提供了又一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Fong DS. Is myopia related to 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J]? Am J Ophthalmol,1997,123(3):416-418.

    [2] Allen PM, O’Leary DJ. Accommodation functions:co-dependency and relationship to refractive error[J]. Vis Res,2006,46(4):491-505.

    [3] 吕帆. 与角膜屈光手术有关的视光学理论和实践[J]. 眼视光学杂志,1999,1(3):180-182.

    [4] Goss DA, Zhai H.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accommodation and convergence function with refractive error. A literature review[J]. Doc Ophthalmol,1994,86(4):349-380.

    [5] Chen JC, Schmid KL, Brown B. The autonomic control of accommod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human myopia development: a review[J]. Ophthalmic Physiol Opt,2003,23(5):401-422.

    [6] Аветисов ЭС. Близорукость[М]. Медицина,1986:238.

    [7] Mitchell S, Wick B. Clinic management of binocular vision: heterophoric, accommodative and movement disorders[M]. Lippincott:raven 1994:32.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近视,调节幅度,屈光)的信息
      热门图文

    林志玲教你拯救"绝望黑

    养出“媚眼”的七种对

    彩虹萤光眼妆缔造闪亮

    明眸光彩由SPA"眼"义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保健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浙江眼科网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