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也在相应地进步,由此必然发生的是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日益丰富多样,维护自身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医患双方成为两个利益群体,在行医和就医的合作中产生了各自更强烈的需要,是医疗卫生服务方式的新课题。由此看来,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医患双方互相不能适应和满足对方更加迫切的内在需要。
1患方增强的需要
1. 1伤病相关信息。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不知晓伤病相关的准确信息是相当担忧和焦虑的。因此,患者和家属非常迫切地需要知道伤病的诊断结论、治疗方案、预后结果、康复指导、医疗费用等详实信息,以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相关准备。及时、准确地告知患者和家属这些信息,既是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尊重,也有利于医疗工作,并避免医患纠纷。
1. 2关爱和归属。身体的伤病往往伴随着心理的脆弱或异常,患者从原自主自立的强势状态跌入身不由己的弱势中,特别需要获得亲友和别人的体贴、同情及关心,还需要在医院有归属感,渴望得到医护人员和病友的认同、友谊及情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以更好的诊治伤病,患者对这些心理需要相当敏感。
1. 3尊重。一个现实社会的人,对尊重的需要始终是强烈的,这是他人生价值最重要的体现。人患病后,在身体上、心理上、特别是社会形象上,人的价值意识都有严重受挫的感觉,本能地有维护尊重的需要。因此,患者既需要来自亲友和同事的尊重,还需要来自医务人员的尊重,后者尊重的意义更大,这是医患建立合作信任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1. 4高质量生存。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人在不断丰富的需要中强化了健康生存需要。患者和家属已不满足医生仅仅一般治愈或控制了疾病,而是需要愈后能够高质量地生活,能参加社会交往和活动,或能显著减轻疾病造成的痛苦等。它要求医务人员把治疗、预防、康复及保健有机地结合起来。
1. 5合理支出。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看病该花多少钱为合适? 这实在是一个全世界至今都未解决的重大课题。我国绝大多数的患者的认识,已从以前“看病不应花钱”转向“看病应花合理的钱”,即就医中产生了“合理支出”的需要。但是我们一些医疗机构和医生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发生了一些不规范的医疗行为,如超常检查、开大处方、滥用药物、过度治疗等,造成患者不应有的支出出现。
2医方增强的需要
2. 1个人成就。“以医疗技术和综合能力为人解除病痛、维护健康,为社会的文明安康承担责任,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自身价值。”医务人员群体都本着这样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进行职业活动,并是他们的精神动力。所以,医务人员自我实现即个人成就的需要是他们高层次需要中最重要的。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业务水平能在同行或本单位里得到高度评价、患者和社会声誉好、提前或按时晋升职称、发表著作或论文、成为医教研骨干等。显然,医务人员的第一内在需要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与社会价值观高度一致。
2. 2患者和家属尊重与配合。医务人员每天工作的对象是患者及家属,为了诊疗工作更有效更顺利,需要患者和家属尊重医务人员的人格和工作,并与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共同战胜疾病。从医务人员的角度说,就是希望患者的依从性好。临床实践也证明,依从性(compliance)好的患者并发症少,康复得更快更好。
2. 3社会各界的理解。今天,医务人员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因为,医疗不再是一种独立的职业行为,而是与经济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是市场经济中的一分子。如资金需要银行贷款、药品和设备需要相关公司提供、药价和服务价格需要政府核准等等。由于种种原因,有的社会职能本不该医务人员承担,但被错位归责,使得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肩负繁重的社会责任。
2. 4实践和学习。医学的特征是实践性、经验性及循证性,医学伴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进步以及自然的变化而在不断发展。因此,医学需要终身学习和带有风险性的实践探索,医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的主要途径有:临床实践、科学研究、专业进修等。
2. 5提高收入。医务人员这种心理需要显得比较突出,分析原因有二:一是社会心理。自古至今,国内和国外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与收入水平一般成正比,在各行业中都属最高一类。二是价值回报心理。医务人员的劳动是脑力和体力综合应用的过程,属高技术、高付出(学习与成熟周期长和成本高、工作辛劳)、高风险(精神压力大)的职业,这种复杂劳动的结果,是使最具创造价值的人消除疾病,康复身心,为患者和社会的贡献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