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前沿动态 → 研究进展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室内爆炸犬眼冲击伤后早期眼组织病理结构改变

http://www.cnophol.com 2009-8-27 13:16:18 中华眼科在线

  3讨论

  目前国内外关于爆震伤研究资料有限,多数研究仅局限于病例回顾性报道。近年来有用猴与羊进行实验证明,冲击波可引起角膜、视网膜、晶状体及脉络膜的损伤[3]。有学者用兔进行实验证实,冲击波对角膜、视网膜的损伤,并探讨了相关机制[2,4,5]。我们制作冲击波损伤的动物模型,其方法与其他学者不同[6]。经过反复摸索,我们利用爆轰塔成功模拟室内爆炸,采用大当量炸药,大型动物不同爆炸效应致伤。这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动物所在位置均放置PCB 137型自由场压力传感器,准确测量实验动物所承受的爆炸压力,爆炸稳定、重复性好;(2)爆炸距离较远,有效地避免了爆炸产生的火球对动物造成其他爆炸外的损伤;(3)爆炸源置于1m高处,不仅正对动物,动物模拟成人站立的姿势,同时使实测爆炸压力值更接近计算理论值;(4)大型动物,大当量爆炸源比现有小型动物,小当量爆炸源(<1g)模型更好地模拟了人爆炸伤;(5)有报道指出反复的弱冲击波会降低损伤阈值[7],本实验为室内爆炸冲击波不断反射是否加重损伤提供最直接的答案;(6)本实验模拟人的站立姿势面对爆炸源,更接近现场室内爆炸时人所受损伤的具体情况。研究中A组损伤较轻,眼部爆炸超压值为567mmHg,B组损伤较重,眼部爆炸超压值为1089mmHg,C组损伤与B组相当,眼部爆炸超压值为2128mmHg,各组犬眼所受超压成等比关系。各组均未有现场死亡者。
   
  眼冲击伤临床上也称为眼爆震伤,是由冲击波作用于眼部形成在眼内的应力波造成的。冲击波眼损伤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种眼外伤类型,其损伤机制和病理改变的研究均在不断地探讨之中[4,813]。严重的眼冲击伤会导致眼组织结构破坏和视功能障碍。然而临床上有许多患者冲击波造成的眼外部损伤和眼前节损伤并不严重,但伤后却发生了严重的视力障碍,其机制让人困惑。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冲击波致伤后,动物出现视网膜的损伤并有缺血改变,因而认为伤后视网膜损伤和缺血是造成冲击波损伤后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14]。本实验结果显示,眼冲击伤损伤以眼底改变为主,视网膜损伤重于眼前节损伤,有明显的视网膜血管改变,组织水肿、渗出、出血等改变;伤后6h最重。表明冲击波可以造成犬视网膜明显损伤,并具有视网膜挫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15]。眼冲击波致伤后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存在以下特点:(1)视网膜损伤明显,具有外轻内重的伤情特点;(2)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反应明显;(3)视网膜损伤范围广泛,常累及周边视网膜,甚至累及全视网膜。这是由于视网膜损伤的力学特点所致:眼球是一个弹性球体,当钝性物体作用于眼球时,会使眼球变形扩张。当扩张到一定程度,会在其较薄弱处发生破裂,故临床上眼钝挫伤常见有角巩缘处的破裂。而在冲击伤时,其应力通过各方向眼球壁和眼眶壁的反射,加强了冲击波在眼内的致伤作用,并集中在后极部,使眼后部严重损伤[3]。这些损伤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1) 冲击波压力大、速度快、致伤面积广泛,有独特的致伤机制,在体内可产生剥落效应、内爆效应、压力差效应、血液动力学效应等[2];(2)眼球具有弹性,含水量多,血管丰富,易吸收和传递气动力;(3)眼球位于骨壁构成的眼眶内,由于折射、反射和聚焦效应,受到的瞬时冲击力要比其他部位强烈。眼球受正向外力作用后,严重的损伤多发生在眼球的后部[16];(4)眼底组织中,巩膜壁与眼内膜组织(视网膜和脉络膜)致密度差别较大,在外力的作用下,易造成眼内膜组织的破裂和损害。故伤后眼底各层组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视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均受到明显的损害,引起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视网膜水肿,这是伤后视力立即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伤后脉络膜血管明显地扩张、通透性增高、红细胞淤滞,脉络膜的微循环障碍继而又使视网膜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加重视网膜损伤。视神经乳头水肿可能是伤后视神经受损伤和血管反应性变化所致,视神经损伤和断裂也是强大外力的直接作用和反弹所致。
   
  不同的爆炸效应对犬眼组织的损伤是不同的,在我们的实验中,损伤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是随爆炸效应强度而增强的,但是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损伤程度与爆炸效应的关系已经不十分明显了,这可能是由于,损伤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即使加强爆炸效应,其所致的损伤也无法进一步加重了,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实验中应尽量选择不超过如本实验B组的爆炸剂量。本实验只限于观察了冲击伤后眼组织的大体和病理结构变化,其理化性质的改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丁法德,潘珩,王琳.眼部雷管爆炸伤(第一部分).国际眼科杂志2002;2(3):3436

  2黄秋闽,杨志焕,王正国,等.冲击波对兔眼后节组织的早期损伤.中华创伤杂志 2000;16(7):401403

  3袁良礼,杨志焕,尔兰芝,等.眼冲击伤的特点和临床分型的实验研究.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1998;20(4):286288

  4刘大维,谢伯林,周继红,等.兔眼冲击伤后视网膜损伤的病理学变化.创伤外科杂志 2001;3(4):272274

  5陈穗桦,薛春燕,姜涛,等.兔眼冲击伤后早期视网膜超微结构改变.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8;21(2):145147

  6孙立英,王正目,李晓炎,等.微型生物激波管的研制及其在家兔眼冲击伤实验中的应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991;13(5):469471

  7 Yang Z, Wang Z, Tang C, et al. Biological effects of weak blast waves and safety limits for internal organ injury in the human body. J Trauma1996;40(3):8184

  8黄秋闽,杨志焕,王正国,等.眼冲击伤致伤机理初探.创伤外科杂志2000;2(3):165167

  9陈穗桦,王理理,黄振平,等.兔眼球爆炸伤后玻璃体谷氨酸含量的改变及意义.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2;15(2):127129

  10 Chen S, Wang L, Huang Z, et al. Study on retinal ganglion cell apoptosis after explosive injury of eyeballs in rabbits. Yan Ke Xue Bao2003;19(3):187190

  11 Mines M, Thach A, Mallonee S, et al. Ocular injuries sustained by survivors of the Oklahoma City bombing. Ophthalmology2000;107(5):837843

  12 Muzaffar W, Khan MD, Akbar MK, et al. Mine blast injuries: ocular and social aspects. Br J Ophthalmol2000;84(6):626629

  13Rohana AR, Azlyn Azwa J, Ibrahin M, et al. Case series and variants of ocular injury secondary to firecrackers. Int J Ophthalmol(Guoji Yanke
Zazhi) 2008;8(3):467469

  14陈穗桦,王华,黄振平,等.兔眼爆炸伤后早期角膜内皮细胞扫描电镜下改变.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4;17(10):955956

  15赵燕麟,吕沛霖,张红兵,等.眼球钝挫伤后眼底损伤的表现及分型探讨.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1641166

  16 Wolter JR. Coupcontrecoup mechanism of ocular injuries. Am J Ophthalmol1963;56:785796

上一页  [1] [2] 

(来源:互联网)(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眼冲击伤,视网膜,组织病理改变)的信息
      热门图文

    让30岁女人轻松远离“

    一分钟和熊猫眼说拜拜

    林志玲教你拯救"绝望黑

    养出“媚眼”的七种对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ad推广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保健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浙江眼科网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