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种类繁多,但术后复发率仍很高。自1994年以来,我院采用翼状胬肉剥离转移术治疗翼状胬肉539例706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39例706眼,其中男242例,女297例,40岁以下23例,41~50岁427例,51~60岁81例,70岁以上8例。右眼359例,左眼347例,发病时间1~13年,平均3年。胬肉侵入角膜2~3mm268眼,4~5mm426例,6mm以上12眼。
1.2 手术步骤 全部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开睑,用2%利多卡因向胬肉注入使其隆起,用有齿镊夹住胬肉头颈部,在胬肉头部前缘1mm透明角膜开始用刀片剥离胬肉头颈部及下方的角膜上皮至角膜缘,致角膜完全平滑,透明为止。在胬肉体部上下方球结膜横行剪口,将胬肉体部与巩膜分离致半月皱襞,彻底刮净角膜缘、巩膜面变性组织,将距角膜缘3~4mm的部分巩膜暴露,彻底烧灼角膜缘、巩膜止血。在胬肉头部用5-0丝线作一褥式缝合,缝针由下方穹窿部巩膜表面筋膜组织穿入,结膜面穿出,结扎缝线,胬肉即埋入下穹窿部,术后结膜囊涂抗生素眼膏包敷一天拆除敷料,点醋酸可的松,氯霉素眼液,第7天拆线。
2 结果
术后定期随访2~5年,仅有1例静止期翼状胬肉(生长速度极其缓慢,无血管伴行,不肥厚,呈斑痕化状),术后7天拆线,2月后又长入角膜缘内。考虑是由于静止期翼状胬肉无血管伴行,愈合慢,拆线过早,胬肉组织未与下穹窿组织完全融合在一起,由于瞬目的力量,胬肉组织又回到原来方向继续向角膜方向生长、复发。这以后对于静止期翼状胬肉术后拆线时间延长至20天拆线。效果很好,其他病人未见复发。
3 讨论
翼状胬肉为眼科常见病,手术方法多,但复发率高达20%~30%,术中处理的关键是胬肉要分离干净,保持角膜面、角膜缘及巩膜面平滑,术中要认真止血,术后要认真点眼液(氯霉素、醋酸可的松),定期复查,若巩膜暴露面有新生血管及时用1%丁卡因点眼后用大头针烧灼阻断新生血管。我们术中将翼状胬肉及结膜分离后同作90度的转位,使原来的组织结构生长方向发生了改变,其生长方向不再是角膜缘方向,而是下穹窿方向,而且保留了结膜,收到了 满意效果,复发率不到1%。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损伤小,对于基层医院,对初发的翼状胬肉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单位:635000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眼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