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治疗结果
1.3.2.1 两组疗效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表2 两组3,6,12 个月F值比较
表3 两组3,6,12个月C值的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9.1%及84. 1%,而对照组有效率45.0% 总有效率65.0% ,经Ridit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3个时段统计学处理说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房水流量递减,而流畅系数递增。
2 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 选自中医一附院动物实验室,大耳白家兔20只(40眼),取临床腧穴在动物对应位置进行量化针刺泻法。
2.2 操作方法 “睛明”穴进针0.5cm“球后’,穴进针1 cm均不施任何手法。“风池”“内关”穴进针1 ~ 1.5cm,施量化大幅度、低频率前后180度的捻转泻法2分钟。4穴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用针为华佗牌30号1.5寸毫针。分别在针刺前、针刺后30分钟及针刺1个疗程取房水送检(针刺前为1组.针刺后30分钟为2组,1个疗程为3组)。以固定盒将家兔固定,暴露头部,针刺后以开睑器分开眼睑,用TB空针于兔眼角膜缘处刺入前房,吸取0.5ml房水送检。观察各组间的房水生化指标(生化分析仪为美国Beck man CX7型) 2.3 研究结果 各组生化指标比较见表4。
表4 各组生化指标
3 讨论 眼房水从后房连续不断生成,通过瞳孔进入前房,大部分经前房角内的schlemm管排入静脉系统,因其持续循环,房水的生成率和可流出易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眼压的高低,因而在维持整个房水循环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充当了为无血管的角膜和晶状体携带营养物质的角色。
3.1 量化针刺泻法对眼房水动力学的影响 眼房水动力学中包括了房水生成与排出,两者之间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眼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房水循环中的3个因素:睫状突生成房水的速率;房水通过小梁网流出的阻力和上巩膜静脉压。因此,改善房水流量和流畅系数就能相应的改善眼压。本课题施用的量化针刺泻法解决了房水生成和排出的一些问题。研究表明针刺可改善血管微循环系统及房水中的离子浓度和血浆蛋白的胶体渗透压。量化针刺泻法与其针刺的蓄积作用在近、远端配穴上直接影响到房水生成率和流畅系数从而引起眼压下降。
3.2 量化针刺泻法不同时段与各组间的相关性 研究中笔者对两组不同针法进行了观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针前与针后3 ,6 ,12个月房水流量值呈递减性变化,而房水流畅系数呈递增性变化,远期效果更显著。在两两比较中,远期效果又优于近期效果(P < 0. 05 ),这说明量化泻法随疗程延续,且在统计学中获得支持。
3.3 量化针刺泻法的中医辨证施治 量化泻法的施治原则是指治疗疾病时所依据的准则。这对于针刺处方选穴,以及操作方法的运用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灵枢·九针十一原》说:“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这里的泄、除、虚即指针刺泻法。本课题所论之量化泻法不是直接泻机体之有余,而是使用一定的操作方法针刺腧穴,通过经络的调整作用,间接地产生泻法效果。所以此泻法作用的产生,包括机体的机能状态、经络、腧穴、处方、刺法等内容。 该研究中的量化泻法以中医针刺辨证为基础,以量化腧穴为准则,调和阴阳,通经疏络,客观地反映了辨证施治的原则体现了中医针灸标本兼治的医疗特色,有机地将局部与全身结合在一起,充分地反映出了针刺在眼科研究中的重要性。故笔者通过针刺手法和腧穴的配伍来实现针刺扶正祛邪的作用。近取睛明、球后穴,远取风池、内关穴。这也完全符合针灸远近处方组成规律和本经、异经取穴方法。这在本研究中是举足轻重的。
3.4 眼房水生化分析 房水的化学成分与其生理功能密切联系。如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将直接影响视力和眼压。房水与血浆的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笔者通过对家兔采用量化泻法不同时段的实验研究显示:①房水溶解质阴离子氯(CL)、阳离子钾(K)、钠(Na)均在针刺后发生明显改变(非电解质物质葡萄糖没有改变)。②渗透压发生明显改变(远期)。二者在统计学中均存在显著性意义。
K ,Na ,Cl离子均在量化泻法针刺后即发生改变,12次后意义更显著,说明离子浓度己发生变化。使房水中的浓度低于血浆的浓度,从而使房水形成减少,这可能与针刺后影响了睫状突的主动代谢过程有关。其次,房水渗透压在远期针刺后开始降低,血浆渗透压增高,抑制了房水的超滤生成机制从而导致房水形成减少,这可能与量化泻法针刺后影响了流体静力压,而改变了离子的运动速率有关。
参考文献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19~420
2.张舒心,刘磊.青光眼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6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