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体英,聂晓东,高琴琴,纪丽萍
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 河南 郑州 450003
【摘要】 对15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病人在发病的不同时期行药物、激光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在急性期得到及时治疗的病人,视网膜复位率达85.0%,视力改善率75.0%;晚期或复发病人术后视网膜复位率57.0%,视力改善率43.0%。提示早期诊断、治疗及全面细致地护理,对改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病人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急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护理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 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早期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对挽救病人视力十分重要。我科自1995年2月至2002年6月收治ARNS 15例(21眼),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5例(21眼)中,男8例(11眼)、女7例(10眼),年龄15~72岁 ,平均41.4 岁。单眼发病9例,双眼同时发病1例,双眼先后发病5例,其中第2眼在6个月以内发病4例,第2眼于3年后发病1例。
1.2治疗方法
1.2.1药物治疗:急性期病人一经诊断即行抗病毒、抗炎、抗凝及辅助治疗。采用①无环鸟苷(ACV)500 mg静脉滴注,1次/8 h, 连续10 d,以后改口服ACV 200 mg, 5次/d,连续6周。②应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3 d后改口服泼尼松60 mg,每晨顿服,连续服用2周,以后逐渐减量,每次减5 mg,5 d减1次,减至20 mg,维持2~6周。眼前节炎症剧痛者可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睫状肌麻痹剂等。③抗凝剂。本组病人多有凝血机制障碍,无禁忌证者予阿斯匹林50 mg 口服,3次/d 。④辅助治疗。吲哚美辛25 mg口服,3次/d,维生素类如维生素C 0.2,维生素B120 mg,口服,3次/d;神经营养类药物如腺苷B12 500 mg口服,3次/d, 如出现并发症则给予相应处理。
1.2.2激光治疗:药物治疗1个月后,多数病人进入缓解期,此时眼前节炎症逐渐减轻或消退,视网膜渗出吸收。对无明显增生及裂孔者,行预防性光凝,在病变区后缘正常视网膜做2~3排光凝斑,起到拦截堤坝的作用。
1.2.3手术治疗:对有玻璃体增生膜但无视网膜脱离者,行预防性玻璃体切割,光凝及环扎术;对已继发视网膜脱离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同时根据情况辅以冷冻、环扎、眼内激光气体或硅油填充术。
1.3结果
①本组11例(14眼)为急性期病人,其中8例单眼发病,2例在6个月内先后发病,1例双眼同时发病,入院后接受正规药物治疗,1个月后10眼病情缓解, 其中7眼行预防性光凝术治疗,3眼行预防性玻璃体切割联合光凝术。 14眼中共8眼继发视网膜脱离而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最后一次随诊复查结果:视力Va≥0.5者2眼,Va≥0.1者 7眼,Va≥0.02者4眼,无光感者1眼。术后视网膜复位率85.0% ,视力改善率75.0%。②4例(7眼)为晚期病人,均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均以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脱离,其中1例为单眼发病,3例为双眼先后发病,均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复位术。随诊结果:视力Va≥0.1者1眼,Va≥0.02者2眼,仅存光感者1眼,无光感者3眼。术后视网膜复位率57.0%,视力改善率43.0%。
2护理
2.1急性期护理
ARNS病人起病急骤,多有患眼红痛、畏光、视力严重下降。眼部充血尤其是睫状体充血明显,角膜后沉着物(KP),前房及玻璃体渗出、浑浊、浮游细胞,视网膜水肿伴黄白色渗出坏死灶,由周边部向后极部发展,视网膜血管特别是动脉变细呈串珠状,以至部分或全部闭塞。此期病人用药较多,用量大,特别是口服泼尼松剂量大、疗程长,不良反应多。故用药前注意询问病人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精神病等病史。护士在发药时即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包括服药的必要性、具体服药的时间和剂量等,治疗过程中应观察病人局部和全身状况,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向医生汇报。静脉穿刺力求一针见血,尽量减轻病人长期治疗中的痛苦。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