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雪梅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2
【摘要】 目的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发生的原因,探讨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报告35例囊袋收缩综合征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或手术剥离前囊口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除3例有轻度角膜水肿外,其余病例无前房渗出,人工晶体位置好,视力提高。结论 囊袋收缩综合征是连续环形撕囊所特有的一种并发症,预防其发生可提高和保持超声乳化术后长期良好的视觉效果。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连续环形撕囊;囊袋收缩综合征
囊袋收缩综合征是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人工晶体囊袋赤道部直径缩小为特征,伴有晶状体前囊纤维化和撕囊区面积缩小、后囊膜皱褶、混浊、人工晶体偏位的一种综合征。近年来在我们随访的病人中有35例囊袋收缩综合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35眼),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5岁,平均52岁,均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行晶状体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术,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随访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24个月,矫正视力0.05~0.2为22例,0.3~0.5为12例,0.6为1例,眼压正常。
1.2 手术方法 ①12例行手术剥离使前囊口松解:表面麻醉下,作3.5mm的颞侧角巩缘隧道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松解前囊和人工晶体,以剪切方式将前囊撕口扩大到5.5mm以上,调整人工晶体位置,注吸前房粘弹剂,切口缝合0针,电凝球结膜,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加庆大霉素2万u,点必舒眼膏包眼。术后口服消炎痛片25mg,每天3次,点必舒眼液和迪非眼液交替点眼,每天4次,托吡咔胺眼液点眼活动瞳孔,点必舒眼膏晚上点眼。②4例行Nd-YAG激光前囊口放射状切开术,19例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术后予点必舒眼液和迪非眼液交替点眼,每天4次。③5例行手术剥离使前囊口松解,无炎症反应后,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术后处理同前。
2 结果
2.1 矫正视力 0.05~0.2为2例,0.3~0.5为9例,0.6~1.2为24例。
2.2 术后并发症 除3例行手术剥离的有轻度角膜水肿,2~3天后消退,其余病例无角膜水肿,所有病例均无前房渗出,人工晶体位置好。
3 讨论 囊袋收缩综合征是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普及,术中采取连续环形撕囊后出现的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其主要原因为晶体前囊下存在的上皮细胞在手术过程中常常不能消除干净,术后的炎症反应,人工晶体材料的刺激,血—房水屏障的破坏等,使前囊下上皮细胞化生为纤维细胞,并生长、增殖,分泌胶原产生纤维化,引起囊袋收缩,后囊混浊。当前囊截囊方式为连续环形撕囊时,这种力量会使前囊向心性收缩,囊膜的收缩形成了前囊口面积大小的改变和囊袋赤道部直径的缩小。囊袋收缩是连续环形撕囊临床应用以来广泛存在的一种临床特征,大小适宜的连续环形撕囊在术后前囊机化过程中,其大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会使前、后囊与人工晶体紧密相贴,即能使人工晶体牢固地位于囊袋内,又能防止后发性白内障形成。当连续环形撕囊过小或偏中心时,术后囊袋的收缩会形成连续环形撕囊直径变小、晶体偏中心等的发生,即囊袋收缩综合征。因此囊袋收缩综合征为连续环形撕囊所特有的一种临床表现,而晶体上皮细胞在囊袋收缩中起主导作用[1]。 针对前囊口收缩混浊、直径缩小,影响患者视野时,我们选择Nd-YAG激光前囊口放射状切开术或手术剥离前囊口改善视野,对于后囊混浊、皱褶引起的视力下降者,选择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获得视力的提高。 为了预防囊袋收缩综合征的发生,首先应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力争做到中心、环形、大小适宜的连续环形撕囊,一般认为连续环形撕囊大小以其边缘覆盖人工晶体光学部0.5mm为佳[2];对抗囊袋收缩的两个因素是晶状体悬韧带的张力和人工晶体襻的弹性对抗力,可以通过人工晶体的选择来达到这一目的,长而硬的L形襻能够使术后人工晶体襻与晶体囊袋赤道部广泛地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囊袋的收缩[3],选择硬性L型襻人工晶体,可以减少囊袋收缩综合征的发生,从而巩固白内障良好的视觉效果;加强术后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减少术后炎症反应。白内障术后的葡萄膜炎反应,炎症细胞的刺激,增加了囊袋口的纤维增生,炎症越严重,囊袋收缩越明显。
【参考文献】
[1] Hwang IP,Clinch TE,Moshifar M,et al.Decentration of 3-piece versus plate-haptics silicone intraocular lenses [J].J Cataract Refract Srug,1998,24: 1505-1508.
[2] 中屠形超.晶体上皮细胞正常生理及其病理改变[J].国外医学:眼科分册,1998,22(6):361-364.
[3] 陈志敏.超声乳化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1):44-46. |